预制菜官方网站
yuzhicai.org

预制菜最新资讯 第66页

国联水产李忠:夯实大单品和强化品牌 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

admin阅读(104)

8月17日,京东预制菜业务总经理周晓舟率队赴()集团,参观国美、国联工厂。双方针对预制菜生产线、产品研发、行业痛点、发展规划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洽谈,表示将在打造预制菜大单品方向开展持续且深度合作。

据悉,双方自2015年通力合作以来,共同打造多个预制菜单品,虾饺、烤鱼、小龙虾等产品,累计触达消费人群过亿。2022年渠道整体GMV破亿元,连续5年海产品牌以及虾仁销量排名第一。

事实上,培育打造大单品已成为彰显国联水产预制菜产品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对此,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表示,目前行业为了迎合不同渠道的消费需求,推出适应不同渠道的产品,积极探索各色创新菜式,其中大单品战略成为企业发展预制菜的重要趋势。

“公司将做好研采产销等系统化升级,同时基于对BC两端长期的深刻洞察,持续推出适合下游多元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在巩固夯实B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C端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构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李忠说。

打造超级大单品 坚持专精特新

以爆款打天下,以超级单品“论英雄”,是行业内不可回避的规律。打造大单品,可以迅速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自深度布局水产预制菜以来,公司聚焦对虾、小龙虾、鱼类,以“小霸龙”、“龙霸”双品牌构建了完善的预制菜产品体系。公司的预制菜运营以打造大单品为产品拓展核心,再附加一些有特色的小品,构成丰富的产品矩阵。

据披露,公司现已有面包虾、调味小龙虾、烤鱼、酸菜鱼等亿元级销量大单品。同时公司牛蛙产品销售量增速较快,预计年内也将晋升亿元级。

在研发实力上,国联水产打造了上海、湛江两大国内领先的食品研发中心,依托国际顶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具有水产特色突出、口味复原性好、贴近消费场景需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预制菜产品,从而有效支撑中餐酒楼、乡厨宴席、宵夜烧烤、火锅、团餐、西式快餐六大消费场景的精耕开拓。

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与营销研发协同

券商分析指出,目前预制菜企业的运营趋势正在开始从渠道营销转向品牌营销,从B端市场营销逐步延伸至C端市场,通过品牌效应来获得更多流量。

在国联水产“第五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2021—2025)”中,李忠 强调要持续推进品牌战略。2022年,国联水产集团旗下“海鲜预制菜精选品牌”小霸龙进行全面品牌升级,打造“消费者最亲密的饭友”品牌理念。李忠提到,国联水产集团将以新视野、新营销、新路径,实现市场开拓再发力、再突破、再创新高,吹响国联水产“中国预制菜”第一品牌号角!

2023年公司的品牌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同时强调品牌规划与营销、研发的协同,并提出要借助市场推广与管理的手段,强化品牌内容的宣导与传播,建立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度。

8月11日,“2023中国预制菜品类冠军HOT榜”重磅发布,国联水产(300094)旗下小霸龙光荣上榜,一举摘得烤鱼、小龙虾两个品类冠军的头衔。

高效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 建立行业壁垒

随着行业高速成长红利期逐渐失去,预制菜行业竞争核心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内功”,而这个内容最主要就是“供应链整合能力”。

在李忠前瞻性的战略指导下,国联水产多年以来一直执行全球买和全球卖的战略。从“全球买”来看,公司深耕水产行业20余载,拥有经验丰富的采购团队,在中国、南美洲、东南亚和中东等世界对虾及综合水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采购体系,实现全球化与规模化采购,对稳定供应有充分保障。

从“全球卖”来看,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产品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国联水产将会深耕欧洲预制菜市场,依托成熟的加工体系,把预制菜通过国际市场渠道进行营销,打造国际性的品牌,提高品牌形象及知名度。

公司凭借高效整合供应链资源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持续成长并建立行业壁垒。公司执行“全球买,全球卖”的经营策略,实现了市场国际化、采购国际化、品控国际化,注重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

聚焦大客户拓展B端销售有望快速增长

餐饮重客渠道是最具竞争力的销售体系,体现行业领先的水产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在与餐饮企业合作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2023年的渠道运营上,李忠指出将重点提升大型餐饮客户市场占有率,促进大客户渠道销售,强化大客户业务配送水平。公司持续加强与重要餐饮客户的市场拓展、联合研发,持续提升菜品定制、工业化生产及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预制菜产品在B端市场的销售有望快速增长。

在产能方面,随着公司10亿定增落地,预计带来新约7万吨的新增产能,产能大幅提升,为预制菜下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公司的成长空间将全面打开。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产销售企业,公司在水产预制菜品领域已经深耕多年,也具备了参与预制菜市场竞争的能力。去年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升级布局,公司也希望在预制菜领域谋求较大突破。”李忠最后表示。

预制菜赛道火热,湖南如何突围

admin阅读(91)

七月上旬,省政府出台十三条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

预制菜赛道火热,湖南如何突围

国内预制菜产业迎来风口。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广东、福建、河南、山东等省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预制菜赛道一片火热。

据相关数据,去年湖南预制菜加工产值345亿元。在全国十大预制菜省份中,湖南榜上无名。

湖南预制菜起步并不晚。2004年开始,王栏树、彭记坊便扎堆长沙周边,把预制菜做得风生水起,吸引周边省份前来参观取经。

如今,湘菜风靡全球,门店数量在八大菜系中名列前茅,而湖南预制菜却沦为“无名之辈”。

7月上旬,省政府出台13条“硬核”举措,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称,在政策扶持下,发挥“湘材”“湘菜”“湘味”优势,湖南预制菜可望争先竞速、脱颖而出。

万亿风口——

抓住机遇“窗口期”

梅菜扣肉、小炒黄牛肉、香芋排骨、酸菜小笋……在长沙的一些餐馆,一桌人点10多个菜,10分钟就可上齐——这里边有预制菜的功劳。

有了预制菜,不仅餐馆上菜快,市民在家也能轻松“当大厨”。 买个青椒肚条预制菜,简单加热一下即可上桌,不用切菜、洗菜,味道正宗堪比酒楼。

所谓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后,再进行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省内预制菜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建辉称,过去3年,国内预制菜产业跑出“加速度”,产值年均增长率20%左右。

王建辉分析,预制菜“火”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顺应了“宅经济”的发展,二是能够让餐饮行业降本增效,三是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对“美味+便捷”的需求。

业界预计,今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可望突破5000亿元,2026年将达到1万亿元。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日本最早实现规模化生产。从市场数据看,日本预制菜在餐饮中占比已达到60%。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占比还不到10%。王建辉判断,未来十年将是产业发展的“窗口期”。

湖南发展预制菜具有独到优势:湖鲜、水禽、山珍、野菌等特色农产品丰富,食材上佳;湘菜包容性强,连锁门店加快扩张,带动力强;湘味讲究“辣、鲜”,在八大菜系中最适合开发预制菜。

“找准‘湘材’‘湘菜’‘湘味’的优势,湖南预制菜发展空间广阔。”王建辉称,省内相关企业要抢抓关键“窗口期”,提升产业话语权。

抢抓风口机遇,巧佳宴、新聪厨、世林食品等龙头企业今年来动作频频:聘请首席科学家、建院士工作站,发布预制菜标准,端出各自的“拿手菜”。

“以往农业调结构,困难重重。如今抓预制菜,找准了切入口。”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称,抓住预制菜发展“窗口期”,建基地,搞加工,促消费,延伸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迈向中高端。

加速扩张——

与湘菜“相辅相成”

湖南预制菜,根和魂在于湘菜。

1993年,王栏树推出湘菜口味的“宴席菜”“酒店菜”,供应连锁餐饮门店,引领湖南预制菜产业起航。随后,新聪厨、彭记坊、世林食品等省内预制菜头部企业纷纷崛起。

“省内预制菜企业,凭借传统湘菜工艺发家。”王建辉称,头部企业都有湘菜大师加持,湘菜大师王墨泉主持并参与新聪厨系列产品研发,湘菜大师许菊云是林结巴品牌技术总顾问,王栏树豆豉扣肉是湘菜大师罗继湘的创新之作,有余味的毛氏红烧肉融入了湘菜大师徐大斌几十年的厨艺心得。

据调查,湖南现有预制菜生产企业300多家,超7成菜品是湘菜,讲究传统工艺,最大程度保持湘菜的“色、香、味、形”。

“做预制菜,标准化与还原度是两道坎。”巧佳宴食品创始人王栏树告诉记者,公司从食材筛选、烹调工艺、冷链保鲜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起全程标准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王栏树在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建新厂,醉心“常德钵子”系列预制菜开发。筛选石门肥肠、桃源土鸡、腊肉杂笋、剁椒鱼头等名菜,聘请当地名厨、食品专家组成攻关组,反复摸索试验,预制菜还原度达到95%。

“湖南发展预制菜,与湘菜相辅相成。”在王建辉看来,高还原度的预制菜供给连锁门店,既解决了因菜品质量不稳定导致的“百店百味”难题,也为湖南预制菜推广提供了现成渠道。

“外省厨师做不出地道的湘菜,预制菜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湖北黄石,一家湘菜馆老板告诉记者,过去从湖南请厨师、进食材,成本太高;现在直接订购预制菜,一天卖出200多盘小炒黄牛肉,成本大大降低,顾客反映口感好。

据相关调查,连锁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成本下降10%左右。目前,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的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随着湘菜风靡全国,新开的连锁店首选预制菜,带动本土预制菜香飘全国、“爆款”频出。新聪厨的外婆菜和梅菜扣肉、王栏树的豆豉扣肉、彭记坊的青椒猪肚、林结巴的糯米笋等“爆款”,品质稳定,还原度高,年销售额均超1亿元。

《2023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中,新聪厨位居全国第三。公司总经理宋刚介绍,去年公司产值达3.5亿元,其中75%的产品供给餐饮连锁企业,目前与该公司直接合作的连锁企业逾百家。

“预制菜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农产品销售。”世林食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开发的糯米笋,选用9厘米长的笋尖制作而成,年销售1000万袋,拉动桃江鲜笋销售接近1万吨,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行稳致远——

跳出同质化“陷阱”

万亿级风口,又有政策扶持,预制菜前景看好。但新聪厨公司董事长唐步聪却多了一层担忧,预制菜门槛较低,要避免“蜂拥而上”。

据省食品行业联合会调查,湖南主业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企业2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不到10%,年产值达3亿元的不到10家,产业呈现“散、小、杂”。

从预制菜产品看,大多数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扣肉、竹笋、外婆菜等预制菜几乎家家生产,简单的营销模式也如出一辙。

“同质化的结果,必然走向低价竞争。”业内专家称,还有大批小作坊,监管难度大,恶性竞争已现端倪。

赵显辉是一名程序员,超级宅男。平时居家用餐,喜欢购买预制菜。

“早几年,一个单品30元至50元,虽然不便宜,但品质好。如今,价格降了许多,品质也大打折扣。”赵显辉说,除非熟悉的品牌,否则不敢轻易下单。

“跳出同质化的‘陷阱’,首先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单杨称,搭建预制菜科研平台,缔结预制菜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加工、贮藏和保鲜、解冻和复热、质量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究,着力攻克预制菜风味口感复原、机器替代人等难题,不断开展味型味道的优化和创新,研发更多“新派”“特色”预制菜,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

“跳出同质化的‘陷阱’,还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管体系。”王建辉称,通过严格标准加强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供应链管理;通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品牌辨识度,引领预制菜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要完善监管平台,加强溯源系统建设,实现产品的食材、配料、加工、包装全流程可溯源,帮助消费者“避坑”,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7月上旬,省政府出台13条“硬核”举措,明确提出,到2025年,湖南要制定发布预制菜产业团体标准30项以上,地方标准5项以上,打造一批优秀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张尚武 王亮 胡盼盼 陈赛)

得利斯(002330):客户拓展稳步推进 预制菜成长可期

admin阅读(105)

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3H1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43 亿元(yoy+9.9%),归母净利润2566 万元(yoy-47.4%),扣非归母净利润2532万元(yoy+6.7%)。其中,23Q2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6 亿元(yoy+8.4%),归母净利润340 万元(yoy-81.3%),扣非归母净利润168 万元(yoy-52.4%)。
牛肉贸易类增速亮眼,预制菜有望持续发力。分产品看,23H1 公司冷却肉及冷冻肉/ 预制菜类/ 低温肉制品/ 牛肉贸易类/ 电力蒸汽类营收分别为7.51/3.54/1.55/2.00/0.47 亿元, 分别同比+1.33%/+15.89%/-7.37%/+94.85%/-10.99%。冷却肉及冷冻肉增速承压,主要系23 年初以来,全国生猪产业整体供大于求,叠加猪肉消费疲软、冻肉库存较高等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低迷,屠宰行业整体开工率降低。预制菜类营收稳步成长,主要系公司不断丰富预制菜产品矩阵,同时加强B&C 端渠道建设和客户拓展。牛肉贸易类营收显著增加,主要系公司持续推广牛肉类新品,山姆渠道业务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募投项目山东10 万吨/年肉制品加工项目已逐步投产运营,陕西200 万头/年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23Q3 建成投产。公司募投项目逐步投产,助力公司新旧动能转换,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和市占率。
大客户渠道稳步增长,经销网络整合优化。分渠道看,23H1 公司经销/直销/ 大客户营收分别为6.59/1.23/7.61 亿元, 分别同比+12.84%/-15.48%/+12.84%,经销、大客户渠道营收稳步增长。经销商方面,截至23H1末,公司经销商数量合计1130 家,相比22 年末净减少195 家,其中山东省内/华东/东北/华北/西北/其他地区分别净减少4/37/65/44/18/27 家,东北,华北经销商数量减少较多,主要系公司不断完善市场布局,增加直营门店覆盖,并根据业务开展、账款等情况对部分经销商进行整合优化。
毛利率承压,期间费用率显著收缩。23H1 公司毛利率9.05%(yoy-1.63pcts),毛利率承压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与客户的调价存在一定滞后性。期间费用率6.46%(yoy-1.73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3.30%(yoy-1.00pcts),管理费用率2.76%(yoy-0.32pcts),研发费用率0.27%(-0.26pcts),财务费用率0.13%(yoy-0.15pcts)。归母净利率1.66%(yoy-1.81pcts),上半年盈利承压。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预制菜领域供应链、渠道和品牌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36.01/41.58/47.48 亿元, 同比增长17.1%/15.5%/1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7/1.13/1.65 亿元,同比增长111.4%/68.4%/46.2%,当前(8 月18 日)股价对应PE 分别为55/33/22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埇桥区:抢抓预制菜发展新机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dmin阅读(111)

近年来,埇桥区抢抓预制菜发展新机遇,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探索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image.png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宿徐产业园秋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深加工生产车间,40余名工人围着2台自动化生产线,紧张有序地操作,筛选、封塑、过检……传送带上美味的“翠叶”鱼贯而出。

“这是我们生产的预制菜产品——翠叶,是用桑叶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开袋即可享用。预制菜方便卫生,且易保存,深受市民的关注和喜爱。”安徽秋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经理秦灵凯介绍道。预制菜产业链着种植养殖业,既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也是农民增收的好渠道,更是以预制菜产业发展“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安徽秋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经理秦灵凯告诉记者:“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饮消费,是农产品向食品化升级、农业供给侧向需求的新趋势,也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埇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埇桥区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政策,为埇桥区发展预制菜产业带来系列政策利好。

截至目前,埇桥区预制菜产业规模在50亿元左右,有40多家企业从事预制菜的生产加工,主要包括烧鸡、老公鸡、牛肉、鸭爪及凉菜等品类。下一步,埇桥区将进一步挖掘特色菜品,建立特色预制菜食品清单,选择埇桥区的特色美食,通过多渠道进行推广。同时,还计划建立大中小预制菜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3亿元的头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张欣欣)

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admin阅读(102)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马铃薯、甘薯、油菜籽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出栏量长期居全国第一,素有“猪粮安天下”的美誉。

但光环背后也有尴尬。四川的农产品初加工率仅64%,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摆脱靠资源禀赋“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被动局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调研组从一袋小酥肉的“破圈”之路中获得启发,探寻解决之策。

释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

“去年我们的小酥肉产品销量超过1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17亿元。”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来到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张吉祥捧出两座奖杯,是在近期的一次预制菜行业评选中,美好农家小酥肉、美好肥肠系列产品所获的冠军奖杯。

在热闹的预制菜新赛道,小酥肉独树一帜,成为川味预制菜的第一大单品,也是四川推进猪肉精深加工的典型案例。

“从生鲜猪肉到爆品小酥肉,你们是如何成功转型升级的?”调研组向企业寻求发展秘籍。

张吉祥介绍,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布局预制菜这一赛道,尝试开发了多种产品,也有失败的案例。“小酥肉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超级大单品,成功的关键还是依托新希望高品质的供应链,当然也包括我们持续的研发投入。”据了解,美好农家小酥肉产品开发过程中,光是在猪肉原料的选择上就反复尝试了34种,连裹猪肉的蛋液都进行了28次修订。

大企业有供应链和产业链优势,向精深加工转型相对容易,但四川面临的问题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小微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如何引导小作坊转型升级?

在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组找到答案。作为链主企业,该公司近年来积极转型预制菜新赛道,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聚集了一群本地特色品牌,植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赋能。其中,公司于2016年合作的品牌“土门赵鸭子”,营业收入相比当初翻了10倍。

“以前说到猪肉精深加工,都是腊肉香肠、火腿肠等相对传统的产品,小酥肉从无到有,闯出了川味预制菜的新名片。”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小酥肉的成长中可以看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产品链、技术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建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四川提出,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学习河南等地经验,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具体从何处着手?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基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特点和挑战,以及四川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际,提出一系列发展模式,包括原料带动模式、来料加工模式、设计赋能模式等。

“这些模式是我们根据四川特色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归纳的发展方向,方便各地找准定位,精准培育产业。”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原料带动模式是指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原料,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形成一批以本土原料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支持企业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第一车间’,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整体水平。”

“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力冲击预制菜新赛道,带动更多本地原料企业抱团发展。

今年初,四川出台10条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兑现相关支持政策,以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打响“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全省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

原标题: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编辑:朱小乔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

得利斯:预制菜市场新贵,渠道建设成为关键

admin阅读(107)

8月18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其中,得利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43亿元,同比增长9.9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65.69万元,同比下滑47.37%。针对这一,投资者们纷纷讨论得利斯业务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投资价值。

得利斯拓展产业布局,加码预制菜产业

得利斯近年来逐步将产业体系布局由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拓展到牛肉系列产品精细加工,并加码预制菜产业。今年上半年,得利斯持续深耕肉制品业务,重点发力预制菜领域。得利斯在半年报中表示:“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还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期,未来几年,预制菜市场将经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竞争到规范经营,从‘群雄并起’到向头部企业集中,从服务B端客户到纳入终端零售市场的过程。”投资者们也纷纷关注得利斯在预制菜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预制菜市场竞争加剧,渠道建设成为关键

得利斯在半年报中指出,预制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需要透过渠道建设向客户认知延伸。预制菜企业需要通过全渠道竞争打造品牌心智。投资者们也认为,预制菜市场竞争将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渠道建设成为关键。未来,得利斯能否在预制菜市场中脱颖而出,也成为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山西省出台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聚焦十大重点任务开发“晋菜晋味”

admin阅读(108)

到2025年,山西省预制菜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建设10个产值超亿元预制菜产业链,培育20个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10个预制菜知名品牌。

预制菜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8月15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传来消息,为提升山西省“特”“优”农业的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具有山西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山西省近日出台《关于加快山西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建设10个产值超亿元预制菜产业链,培育20个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10个预制菜知名品牌。

《意见》的总体要求是立足山西省“特”“优”农业,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出发,聚焦打好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开发具有“晋菜晋味”特色的预制菜产品,打造产业链条全、经营主体壮、创新能力强、品牌认知高、市场营销优、带动能力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

发展重点以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为主要特征,按照即配、即烹、即热、即食要求,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

杂粮类以小米、荞麦、高粱、藜麦、红芸豆等特色杂粮为依托,开发即食小米粥、杂粮包、五谷杂粮粥、碗团、莜面栲栳栳等杂粮特色产品。畜禽水产类以猪鸡牛羊等畜禽水产类资源为依托,开发晋汾白猪、晋南牛等地方特色品种肉食产品,分割肉、调理肉等冷冻食品,平遥牛肉、上党驴肉等熟食肉,过油肉、羊汤羊杂、黄河大鲤鱼等家庭菜肴和节庆大餐。蔬菜类以黄花、辣椒、番茄、香菇、胡萝卜等蔬菜产品为依托,开发即配净菜、脱水蔬菜、黄花酱、辣椒酱、番茄酱、酱泡菜等产品。干鲜果类以苹果、梨、红枣、核桃、沙棘等干鲜果品为依托,开发冻干果粥、红枣核桃糊、沙棘汤、梨膏糖等产品。主粮类以小麦、马铃薯等主粮为依托,开发花馍、速冻水饺、刀削面、运城麻花、石头饼、太谷饼、酸辣粉、马铃薯饼等产品。

《意见》提出,山西省发展预制菜有“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升原料供应能力、推动园区化发展、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知名品牌、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十大项重点任务。结合山西省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产业布局,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带,提升预制菜原料标准化、规模化供应能力。支持预制菜企业通过自建基地、合同订单等方式,建设长期、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渠道。鼓励各地利用现有产业园区,通过优化整合、“腾笼换鸟”、合作开发等,新建改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链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接“有机旱作·晋品”“山西精品”等公用品牌,构建山西预制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公用品牌的品牌矩阵。挖掘预制菜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鼓励“老字号”传统美食、特色名吃进行预制菜工业化改造。完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商超、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渠道建设。对接国内一线市场,设立预制菜体验店、专营店、产品专区。鼓励企业利用各类展会、传统节日、重要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全程可追溯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整合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数字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开展预制菜工厂、车间、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市场分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

《意见》确定,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建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管理,做好服务指导。鼓励各地各部门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以预制菜产业链企业为主体,联合行业商(协)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山西预制菜产业联盟,对接市场资源、推动标准建设、共建区域品牌。将预制菜产业纳入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首贷和信用贷款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预制菜企业能力。积极探索“预制菜+政银担”信贷新模式,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供应链金融。鼓励保险机构为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定制专属保险产品。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用地优先纳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年度用地计划保障范围,在每年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内重点保障,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附件:

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从小酥肉“破圈”探寻农产品加工“延链”

admin阅读(104)

慎终如始求实效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马铃薯、甘薯、油菜籽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出栏量长期居全国第一,素有“猪粮安天下”的美誉。

但光环背后也有尴尬。四川的农产品初加工率仅64%,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摆脱靠资源禀赋“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被动局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调研组从一袋小酥肉的“破圈”之路中获得启发,探寻解决之策。

释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

“去年我们的小酥肉产品销量超过1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17亿元。”近日,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来到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张吉祥捧出两座奖杯,分别是在近期的一次预制菜行业评选中,美好农家小酥肉、美好肥肠系列产品所获的冠军奖杯。

在热闹的预制菜新赛道,小酥肉独树一帜,成为川味预制菜的第一大单品,也是四川推进猪肉精深加工的典型案例。

“从生鲜猪肉到爆品小酥肉,你们是如何成功转型升级的?”调研组向企业寻求发展秘籍。

张吉祥介绍,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布局预制菜这一赛道,尝试开发了多种产品。其间,也有失败的案例。“小酥肉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超级大单品,成功的关键还是依托新希望高品质的供应链,当然也包括我们持续的研发投入。”据了解,美好农家小酥肉产品开发过程中,光是在猪肉原料的选择上就反复尝试了34种,连裹猪肉的蛋液都进行了28次修订。

大企业有供应链和产业链优势,向精深加工转型相对容易,但四川面临的问题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小微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如何引导小作坊转型升级?

在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组找到答案。作为链主企业,该公司近年来积极转型预制菜新赛道,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聚集了一群本地特色品牌,植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赋能。其中,公司于2016年合作的品牌“土门赵鸭子”,营业收入相比当初翻了10倍。

“以前说到猪肉精深加工,都是腊肉香肠、火腿肠等相对传统的产品,小酥肉从无到有,闯出了川味预制菜的新名片。”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小酥肉的成长中可以看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产品链、技术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建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四川提出,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学习河南等地经验,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具体从何处着手?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基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特点和挑战,以及四川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际,提出一系列发展模式,包括原料带动模式、来料加工模式、设计赋能模式等。

“这些模式是我们根据四川特色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归纳的发展方向,方便各地找准定位,精准培育产业。”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原料带动模式是指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原料,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形成一批以本土原料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支持企业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第一车间’,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整体水平。”

“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力冲击预制菜新赛道,带动更多本地原料企业抱团发展。

今年初,四川出台10条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兑现相关支持政策,以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打响“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全省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记者 寇敏芳)

预制菜官方网站,认准yuzhicai.org

全国预制菜行业互联网平台领头羊,商机抢先一步。寻找预制菜行业的供应商、买卖交易、仓库运输、查询行业资讯等,就来预制菜(yuzhicai.org)!

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