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预制菜最新资讯 第34页
预制菜“思想实验”心态摇摆现象当深思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衡量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可以通过在复杂的事件面前观察其心态的起伏来判断。察看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同样可以通过社会心态的稳定程度来测定。特别是对一些新出现的事物,科学暂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法律监管尚未到位和完备,公共讨论中多数人的意见就颇具参考价值。
漫画/王铎
近日,江西多名学生家长发视频称,当地中央厨房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速度慢、质量差。原本是中央厨房集中配餐质量不佳的个案,经网络发酵,尤其是经一些自媒体短视频和图片渲染,迅速转化为一场“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大讨论。
随着网络舆论发酵,预制菜话题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笔者很想了解在校学生对预制菜的看法,毕竟这个群体是预制菜潜在的消费者。由于关乎在校生的切身利益,这些准消费者的态度显得弥足珍贵。
为寻求答案,本人在自己的跟帖评论实践教学环节,给重庆大学2021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按照对“预制菜要不要进校园”的支持、中立、反对三种不同立场,学生自行组队,建立临时的讨论微信群,每个小组在线即兴讨论。
这样的讨论,属于思想实验教学法。现将整理出来的三种态度的跟帖评论摘录如下:
支持预制菜进校园的同学普遍认为,预制菜符合快餐时代的潮流,能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预制菜并不代表不健康,某些网友没必要杞人忧天。部分同学发言如下:“管它是啥,时间就是金钱,一下课就有饭吃,这多爽!别不知足了。”“理解家长爱子心切,但时时管、事事管,是否有些极端了?”“其实在国外,预制菜真的很普遍,根本没必要谈预制菜就色变。”
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理由相对简单但很具吸引力,担心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更多以怀疑的眼光审视预制菜进校园这个问题:“预制菜进校园?莫不是导航输错了目的地。”“预制菜?名字怪高大上的,保质期竟然长达一年。能不能给孩子们吃点好的啊!”“预制菜里面含有过多的糖、盐和脂肪,儿童长时间摄入会增加儿童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呀!”
同样的事物,总有奉行把握不准就保持中立原则的人,在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上,也不乏“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的学生。部分同学发言如下:“全盘否定预制菜是不现实的,动了行业的蛋糕不说,也违背了市场发展的客观趋势。”“保质期12小时的预制菜和保质期365天的预制菜也是有区别的,当然,现制菜也不一定健康。”
从摘录的这些跟帖评论看,不同的立场棱角分明,确实代表着对待预制菜进校园的三种态度。有趣的是,有的学生到不同的群组“客串”,所发表的观点也因预设的小组态度而出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现象。这种“入乡随俗”的讨论,也许参与者觉得有趣,却也折射出部分讨论者的心态摇摆,让旁观者无法知晓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关“预制菜该不该进校园”这场思想实验所暴露出的心态摇摆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原则”,原则就是每个人的行动指南。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会轻易放弃既定的方向,否则原则就不是真正的原则,而是标榜的口号。
造成这次思想实验中的摇摆现象,除了部分学生的调侃心理外,还应反思年轻群体为什么会把严肃的公共话题讨论当作赶场子,有意客串别的角色。一个有道德定力的人,在选择一种道德原则后,就会坚持这样的原则,并用这样的原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对待预制菜的态度可以转场就“变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心态摇摆者内心道德原则尚未确立。没了原则,自然“随遇而安”,心态的摇摆也就不足为奇了。
心态的摇摆还在于科学素养的欠缺。饮食是一门学问,需要科学认识一种食材或某种食法是否可取,以及是否可以持续进行。预制菜并非不能吃,人们更关心的是能否长期食用的问题。饮食素养方面的“挂科”,同样会造成态度的暧昧或者举棋不定。
在严肃的社会热点话题面前,任何形式的公共讨论都需要讨论者严肃对待。端正了公共讨论的态度,再短的跟帖,在下笔前也需要三思而后行。当这样的跟帖都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肺腑之言,公共讨论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自然随之提高。
近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为讨论和解决“预制菜要不要进校园”问题提供了重要参照,值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其他相关方面高度重视。(刘海明)
[责任编辑:
香港中秋灯会亮灯 市民观灯迎中秋 当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癸卯年中秋彩灯会”在维多利亚公园、沙田公园及屯门公园亮灯。当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癸卯年中秋彩灯会”在维多利亚公园、沙田公园及屯门公园亮灯。 24日
稻花香里庆丰收 当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展稻田摸鱼、撵鸭、捉蛙等活动,在稻花香里庆丰收。当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展稻田摸鱼、撵鸭、捉蛙等活动,在稻花香里庆丰收。当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展稻田摸鱼、撵鸭、捉蛙等活动,在稻花香里庆丰收。 24日
“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主体亮相天安门广场 当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主体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花篮顶高18米,篮内首次选取了喜庆丰收的五谷(水稻、小麦、小米、黄米、大豆),结合具有美好寓意的花卉,体现花团锦簇、五谷丰登;篮体南侧书写“祝福祖国,1949-2023”字样,篮体北侧书写“欢度国庆,1949-2023”字样。 23日
满洲里:中欧班列助力向北开放加速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口岸,满洲里铁路口岸不断加大中欧班列通道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和品质。 23日
沙水交融 魅力沙坡头 黄河在流经甘肃后,奔腾一路蜿蜒向东,在即将进入“几”字弯时划出一个完美的半圆,圆弧外是腾格里沙漠的无垠瀚海,圆弧内河水滔滔,满目苍翠。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曾是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沙掩埋农田、侵蚀黄河。 23日
我国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上海列编 当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上海正式列编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标志着我国海事系统目前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型专业测量船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海事测绘力量迈向深远海的崭新篇章。 22日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了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 22日
澳门:彩灯绽放迎中秋 中秋及国庆佳节将至,澳门以“中秋喜相逢 国庆共欢腾”为主题的花灯日前已点亮,佳节气氛浓厚。中秋及国庆佳节将至,澳门以“中秋喜相逢 国庆共欢腾”为主题的花灯日前已点亮,佳节气氛浓厚。 22日
沪昆铁路“腾挪移” 为沪苏湖铁路引入上海虹桥站做准备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9月20日凌晨3时49分,作为沪苏湖铁路建设控制性工程之一,沪昆铁路上海七宝至春申段相关改建工程完成第一阶段拨接任务,8.5公里线路完成“腾、挪、移”,整体西移约11米,为沪苏湖铁路建设引入上海虹桥站腾出场地。 21日
上海旅游节:70家文旅机构推出门票半价优惠活动 自2011年起,每届上海旅游节都会推出为期一周的景区景点门票半价优惠活动。自2011年起,每届上海旅游节都会推出为期一周的景区景点门票半价优惠活动。自2011年起,每届上海旅游节都会推出为期一周的景区景点门票半价优惠活动。 21日
载入更多资讯
万亿预制菜,暂缓进校园
日前,全国多地学校先后被曝“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甚至不少地区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打消家长顾虑,全国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餐饮公司紧急回应称,当地学校食堂暂未使用预制菜。
9月22日,高层发声定调: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事实上,除了在校园内,普通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也并不待见,日前杭州一对新人在当地知名酒店订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婚宴套餐。但事后却被告知16道菜有7成都是预制菜,这让这对新人有一种“被宰了”的感觉。
针对这一事件,即将在国庆结婚的刘明向螺旋实验室表示,若自己的婚宴,酒店也使用预制菜,婚宴费用都不给酒店结算。用预制菜的成本,卖新鲜食材的价格,这也太不厚道了。而且预制菜是否健康仍有待商榷,万一当天的宾客在食用预制菜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让自己也没脸见他们。
对预制菜排斥的不仅仅只有刘明,去年9月,某脱口秀演员吐槽道预制菜不如猪食。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出预制菜避坑指南。来自北京的餐饮二手设备回收老板朱杨向螺旋实验室透露,在刚刚过去的8月,自己至少回收了7家预制菜外卖店。消费者对预制菜外卖不接受没有订单,是这些预制菜外卖店干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表示可以接受,比如来自上海的王伟就表示,预制菜是上班族的“福音”,因自己不会做饭,下班回家后只需把预制菜简单加热下即可,这也节省了大量时间。
1、万亿市场,一路狂飙
和当前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争议较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20年至今国内预制菜行业的狂飙式发展。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消费第一股们”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倒挂,上市即破发,股价的暴跌,这让其背后的投资方无法收到合理回报的同时,对大消费类的投资也愈发谨慎。
但即使在这种背景下,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仅2021年到2022年3月,预制菜领域就发生了40余起融资项目,以亿级元为单位的大额融资也不鲜见,厚生、红杉、高瓴、IDG等头部资本也相继加码这一赛道。
除资本外,不少企业也加入预制菜的大军中。目前布局预制菜的企业既有预制菜产业链上的上中下游公司,也包括专业预制菜公司、餐饮企业、创业企业等等。除此之外,以格力、贵人鸟、老板电器、海尔为代表的企业也纷纷跨界布局预制菜。
以格力为例,去年9月份格力就正式宣布,发起筹建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格力电器为预制菜上下游企业提供配套的专业化制造、储存、运输冷设备。去年12月份,格力成立了注册资本5000万的预制菜公司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格力正式进军预制菜。
资本和相关企业对预制菜看好的背后,实则还是民以食为天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具有一定的经济韧性。
以2022年为例,即使在多方不利因素冲击下,国内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即年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同时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的餐饮企业)收入仍实现10650亿元,相较于2019年提升13%。
按照艾瑞咨询的预计,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2026年则有望达到10720亿元。
预制菜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本身具有一定的刚需,比如部分商场基于安全角度考虑,禁止餐饮商家使用明火,预制菜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更深层次来看,预制菜的核心价值是餐饮端标准化以及后厨烹饪便捷化,本质上是对供应链组织模式的重塑,在纯工业化量产和个性化后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提升产业效率和创造价值。
而刚需性消费本身具有的穿越经济周期的力量,正是当下资本和相关企业苦苦寻找和发力的方向。
同时考虑到当下预制菜处在加速渗透的黄金周期,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兼备进攻和防守属性的好赛道,这正是资本投资预制菜的内在逻辑。
不仅如此,从高层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预制菜的利好政策,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说,今年高层《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进官方文件中,也为预制菜增加了官方背书。
除此之外,目前包括山西大同、河南原阳县、广东肇庆高要、湛江以及佛山市顺德区等多地均在争抢“预制菜之都”,全国多个省份也形成预制菜产业集群。
更深层次来看,预制菜上游所连接的农业虽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小农经济主导下,附加值低、“谷贱伤农”、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等问题的存在,让国内农业发展缓慢。以预制菜为着力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决定了预制菜行业后续将会涌现出更多利好政策。
2、C端消费者不买账
虽说在政策、资本和相关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渐扩容。据《2022年中国餐饮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元。
但据@央广网官微发布的#为什么对预制菜进校园如此担忧#和#预制菜进校园有何隐患#的投票中,预制菜食材不新鲜、“科技与狠活”影响孩子长身体仍是家中担忧的问题。基于此,部分家长干脆直接辞职给孩子送饭。
事实上,家长的这些担忧并非不是没有道理。不管各家预制菜企业对外宣传的中央厨房有多干净,但这并不代表着预制菜就真的干净。
以预制菜酸菜鱼为例,其核心成分包括鱼片、酸菜、汤底。
但若想要鱼片得以长时间保存,并且口感不受影响,需同时添加碳酸钠、焦磷酸钠、硫酸氢钠等添加剂。同时为让汤底更加浓郁、颜色更佳、口感更好,需同时添加日落黄、三聚磷酸、淀粉等添加剂和着色剂,以及鸡精、酱油、醋等调味剂。
另考虑到因市面上酸菜的价格高于白菜和荠菜,若同时使用冰乙酸、柠檬酸、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焦亚硫酸钠、柠檬黄等添加的话,也可让白菜、荠菜秒变“酸菜”。
不仅如此,为保证酸菜鱼整体品质的稳定,也需加入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等防腐剂。即使考虑到上述添加剂有重合部分,保守估计一道预制菜酸菜鱼至少有10种不同的添加剂。可以说,当前的预制菜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重灾区。
针对食品添加剂需特别强调几点,首先因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需经过高温蒸煮后方可食用,部分添加剂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二次化学反应。
比如说明矾、硼砂等,在高温下会分解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钡,这两种物质都能与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氯气、氢氧化钠等有害物质。如果人体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在高温蒸煮下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食品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
其次,虽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有非常明确、具体的使用准则,其中包含使用范围、剂量标准等。
但通过对某一类添加剂超标使用,并借助其他添加剂进行中和,以达到酸碱平衡进而让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在食品行业中几乎常见。
其中,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曾被爆出甜蜜素含量达到了6.7g/1Kg,高于国标要求。费列罗、卡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高露洁等品牌,也均被爆存在类似问题。
最后,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也让预制菜使用的原材料新鲜程度、品质好坏成谜。当前大量企业涌入预制菜的背后,侧面也在说明预制菜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就很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深陷价格战的漩涡中。
比如说,面向C端的预制菜企业味知香、好得睐、真滋味、祥泰丰在其产品类别中,均包含牛肉类、羊肉类、猪肉类,而且味知香、好得睐、真滋味在天猫平台的售价,几乎在同一区间。
为获取更多利润,不少预制菜企业自然会在原材料上选择“降本”。而且类似于冻肉代替新鲜肉、通过添加剂进行产品勾兑等情况,消费者几乎很难判断。
但不管是《饮食男女》开头十几分钟做菜场景,一直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或是此前《舌尖上的中国》的爆火,这皆在说明新鲜制和烟火气的餐饮文化,早已根植在国人的骨子里,这也决定了预制菜短期内恐难以真正渗透进C端市场。
3、除了省时间还有啥?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后因日本经济发展带动连锁餐厅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对预制菜需求的增加,让预制菜在日本得以成熟。
虽说相关研报中指出,当下我国发展预制菜的基础,和此前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中日两国国情以及餐饮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国内预制菜产业短期内很难达到日本这样的水平。
其一,冷链是推动预制菜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日本相对较小的国土面积是当地冷链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因所在。但我国国土相对较大,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打造出一个高标准的冷链系统。
冷链技术不成熟下,相关企业为减少自身损失,只能在预制菜中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当前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慌,让预制菜很难打开更多的餐饮细分市场。
其二,和日本饮食口味追求清淡不同的是,国内餐饮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甚至同一地级市下不同县城的餐饮口感都有微妙的差异。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此前国内不少连锁大型餐饮企业在攻入下沉市场时,往往并不顺利。但反观许多县城本地的餐饮商家,因他们更了解本地人的口感偏好,却活得更好。
口感上的差异,让预制菜企业也面临着拓品的难度。若专注于区域市场,区域市场有限的需求很难满足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若做一些类似于酸菜鱼、狮子头等大单品的话,行业只能继续打价格战。
最后,节省时间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目的,这就决定了预制菜更适合在北上广深这样的高线城市中渗透。因为目前国内诸多的县城,当地不仅没有加班文化。而且国内不少三线以下城市,更是生鲜农产品重要的提供地。简单来说就是,下沉市场对预制菜需求偏低。
不仅如此,B端对预制菜的需求后续可能也会降低。预制菜是能够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不假,但它的标准化口感却让消费者难以对餐饮门店形成口感上的记忆,更别提实现消费者的长期复购和留存了。
而且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迎来一波报复性开店,疯狂内卷之下,餐饮商家若想获得生存,除拼选址和线上运营能力外,也必须持续打磨好自身菜品的口感和品质。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C端对预制菜接受程度偏低,口感对比之下,必然会导致使用预制菜餐厅门店客流量暴跌。为应对这一变化,后续更多餐饮的门店也必然要回归到新鲜菜品的研发上、品质的把控上。
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根植在国人骨子里对烟火气的偏执,也不禁让人们想追问:一桌家常便饭,真的也有必要形成工业化和标准化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味知香147味知香:下半年将在传统农贸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街边店及商超店的开发17天前食品饮料板块震荡回落,洽洽食品创3年半新低26天前盒马鲜生3.5k盒马山姆商战之后:盒马APP周均DAU增长13.3%1天前盒马9月开店提速,鲜生门店数将突破350家4天前海底捞4.4k调研早知道| 全年翻台率有望回到2019年水平,海底捞正在从业绩困境中恢复18天前TOPBRAND | “瀚辰光翼”获融资;美团成立新科技公司;海底捞开出露营店;大白兔×冠生园推月饼礼盒;露华浓重筑高管层24天前预制菜 消费点赞收藏看评论分享至微博分享微信分享QQzone沉浸模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上海界面财联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4-2023 JIEMIAN.COM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注册协议投稿须知版权声明举报及处置味知香盒马鲜生海底捞万亿预制菜,暂缓进校园
大部分消费者不买账。
螺旋实验室 · 2023/09/24 10:32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丨螺旋实验室 牧歌
编辑丨坚果
预制菜应该进校园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海南:不鼓励、不推广预制菜进校园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教育部发声: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听听业内大佬们怎么说
教育部发声: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听听业内大佬们怎么说 2023-09-23 21:48 北京商报
在预制菜进校园一事不断发酵后,官方也进行了表态。根据新华社消息,近期 预制菜进校园 一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 预制菜进校园 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9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就此事对企业端、专家以及投资方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不同从业者对于此事的看法。从目前的观点不难看出,各方对于预制菜这一事物的看法仍旧不一,但行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却是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盒马CEO侯毅在朋友圈就此事发表了观点。 预制菜完全被妖魔化。若加工后食品都属于预制菜,一些大型连锁快餐品牌的原料都可以称之为预制菜,门店只是进行了最后一步加工,那么门店是否要禁止儿童入内? 侯毅说道, 一号文件 中明确规定了预制菜的发展,也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所必需的。而且预制菜同样是欧美发达国家餐饮和超市食品的主流,并不存在所谓的食品安全一说。在他看来,个别家长的困惑和担心更需要行业专家和主流媒体去澄清,以及监管机构去完善监管体系。
不过,在部分投资人看来,限制预制菜进校园是有必要的。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预制菜是老概念,包括消费者平时购买的凉菜、卤菜,近年又发展为一个新概念、新产业,不断发展甚至走上普通百姓餐桌。其实,预制菜的形式本身没问题,关键是制作时的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整个行业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在整个预制菜还未充分成熟和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限制预制菜进入校园能够有效降低校园食品安全隐患,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教育部的表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预制菜存在的问题,行业在标准体系、认证和溯源等环节仍有待完善,如果此时大规模鼓励预制菜进校园,恐怕会出现问题。不过, 预制菜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文志宏指出,无论是从消费端的需求还是供给侧而言,预制菜追求高效和便捷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能够推动整体产业继续发展。
其实,自 预制菜进校园 相关事件发生后,关于对校园食品安全、预制菜是否健康等担忧就开始在多地引发争议,关于此事的态度更是呈现两极化。一方面,有观点指出,符合健康标准的预制菜能够减轻备餐压力,另一方, 反对者则是担心防腐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更有网友指出,凡事不能一刀切,需要给家长和孩子选择的空间。归根结底,若预制菜能够真正被消费者所认可,便能够消除部分顾虑,而这同样意味着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向上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文志宏指出,中国美食的种类繁多,且存在差异,从企业端来讲,在保证口味、口感、营养结构和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如何提升预制菜的研发能力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重点。同时,预制菜的品类较多,很难用单一标准来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不断出台和细化各项标准、溯源及认证体系,确保预制菜的营养安全和透明,从而推动市场蓬勃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
新京报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90533号 |
京ICP备18053894号|
国新办网备字[2006]7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25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42号
教育部:“预制菜”不宜推广入校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教育部表态“预制菜不宜进校园”,折射出对新事物的审慎态度
近段时间,“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引发不小争议,许多家长分外担忧。对于社会关切,教育部在最新表态中作出回应: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这个答复,无疑给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
从“1分钟一份芙蓉鲜蔬汤”到“5分钟一盘糖醋里脊”,从褶皱整齐的包子、饼,到冷藏柜里的生鲜半成品……这些年,凭借方便、快捷、口味佳等优势,预制菜迅速成为餐饮“新宠”,悄然渗透诸多消费场景。然而,伴随预制菜被端上千门万店、千家万户的餐桌,各种质疑也如影随形。除了“千篇一律的味道,少了锅气”之叹,食品安全依然是核心问题。比如,有人担心预制菜保质期动辄数月,菜蔬营养流失严重;比如,有人质疑预制菜添加剂过多或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良,将给健康带来风险隐患;此外,预制菜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也备受关注。可以说,在全社会对于预制菜健康安全营养问题尚未建立共识的情况下,大规模引入校园必然引发争议。
一位校长道出的家长心声颇有代表性:“预制菜是一个新事物,事关下一代身体健康,进校园应慎之又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除了食品安全,预制菜的监管体系一直尚未完善,这也是公众担忧的一大来源。统计显示,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企业多达上万家,鱼龙混杂,监管力量很难悉数覆盖,各类企业亦未经长期充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再从源头来看,对于预制菜尚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只有多地陆续发布的地方标准。在此之前,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发布,对于预制菜原辅料要求、技术要求、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和贮存要求等做出规范,但在强制性方面显然与法律不可同日而语。此外,预制菜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配料和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追溯来源和质量也一直是食品监管的难点。教育部及时表态,对“预制菜进校园”按下暂停键,回应了社会关切,也折射出对新事物的审慎态度。
毫无疑问,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承载着大家对消费升级的美好期盼。化解“信任危机”,让预制菜成为“放心菜”,殊为紧要。首要一点,标准先行,尽快让行业法规立起来,全流程追溯体系建起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除了对于菜品以及供应商有严格把关,就其营养成分、保质期等也要做好更详尽的检测释疑工作。在这场风波中,也有声音提出“大家其实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强制选择”。这意味着,在预制菜的推广中,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至关重要。无论引入任何消费场景、大小店家,都应以标识或其他形式对消费者予以明确告知,同时提供“现制”产品选项。总之,只有建立起一套让所有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的规范,才能真正化解“信任危机”。
孩子们的饮食安全,牵动全社会敏感神经。校园,也理应是健康安全标准最高的场所。做好“预制菜”大市场,更要审慎进校园、最后进校园,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呵护。这份严谨态度,才不至于莫名“拉仇恨”,保证新兴产业行稳致远。
图源:新华社
“十分审慎”“不宜推广”:“预制菜进校园”,争议彰显哪些问题?
“预制菜能否进校园”应付诸公议:用预制菜还是新鲜肉菜蔬菜,各自利弊是什么,成本有什么差别?选用哪家配餐公司,比较有良心、食品安全有保证?食堂与配餐公司如果选用预制菜,选用哪家公司的?等等。
近日,一些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某学校统一配送预制菜餐品,肉菜是半成品,蔬菜是洗好切好用塑料袋封装,隔一天送去学校。这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随后,网络上引发了关于预制菜安全性的大讨论与大争议。
而据新华社9月22日晚报道,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表态,回应了不少家长的提问。而回顾这些天来贯穿于这一话题中的讨论与争议,切身相关者尤其是家长的看法和态度理应得到充分尊重。虽然有专家表示预制菜的安全性不亚于新鲜肉菜蔬菜,但确有不少家长认为,相较于现场制作的餐食,预制菜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校园餐食的安全与营养绝非小事,保障孩子的饮食健康更关乎未来,唯有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对这一议题的认识和辨析才有真正价值。
首先,经此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