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官方网站
yuzhicai.org

预制菜最新资讯 第56页

山东滨州沾化:水产品搭上电商“新快车”

admin阅读(92)

原标题:山东滨州沾化:水产品搭上电商“新快车”

“免洗烹调,味道也不错”“鱼肉顺滑有弹性”“操作简单方便,一直回购”……这两天,抖音平台主播售卖的来自山东滨州市沾化区珍味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卤鲜鲈鱼深受欢迎,销售链接下积累超2000条评价。

在新型消费场景的催化下,迎合快节奏生活的预制菜迅速火热“出圈”。面临预制菜风口,位于冯家镇的滨州沾化珍味嘉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预制菜的研发投入,围绕客户定制化、柔性化需求,推出预制菜系列产品一卤鲜鲈鱼。今年已加工销售一卤鲜鲈鱼982.9吨,同比增长82%,仅上半年就收到2000多万元的订单。

沾化区冯家镇位于渤海湾南岸,是退海之地,镇内河流纵横、水系密布,水产资源丰富,当地素有海上捕捞和海产经营的传统,这为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源头供应链。

借助这一优势,沾化区冯家镇不断探索精深加工技术,推出烘干、鲜活速冻、真空即食等多元化水产品,大力扶持培育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企业,提升水产业的市场附加值。

“拆封清洗、将海蜇倒入盘中、添加调料、搅拌均匀,只需短短不到5分钟,一盆色香味俱全的凉拌海蜇就可出锅装盘。”沾化区冯家镇聚福园家常菜老板说,“借助水产预制菜可以节约加工时间、后厨空间,提升出餐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据了解,隆旺水产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即食海蜇达1500吨,共16种类,销往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陕西、新疆等地,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搭乘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山东禹王海产品有限公司独辟蹊径,做起了麻辣甲鱼这一小众产品。甲鱼从河湖来到加工厂,高温杀菌、去骨、修整边角、清洗后上浆滚油、卤制、真空包装、出货,整个环节只需6个小时,就可以进入市场,日产量可达2000只。

“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水产捕捞、人工规模养殖让甲鱼回到百姓的餐桌,让甲鱼多起来,价格降下去,普通老百姓也能够吃得起。”山东禹王海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学章说。

当前,沾化区冯家镇共有即食、即热、即烹等预制菜企业30余家,年产值近10亿元,水产品预制菜成为延长当地水产品产业链、促进水产品深加工,进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李美琪)

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淮扬菜智慧“锁鲜”抢先机

admin阅读(124)

肥而不腻的扬州狮子头,老卤烹制、色泽金黄的扬州老鹅,夹杂着火腿、鸡蛋、虾仁的扬州炒饭……近日,记者在扬州东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一桌预制淮扬菜,其色香味俱全,与现做菜肴相差不多,从点菜下单、加热烹制到送上餐桌,全程不超过10分钟。

“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今年2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预制菜产业。8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培育“种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眼下预制菜加速“出圈”,这一产业也被推向了“风口”。

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作为其重要发源地的扬州有着“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为了让预制淮扬菜“越走越远”,中国预制菜TOP50品牌——东园食品多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

东园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蒋开元告诉记者,他们早在2007年便探索出预制菜“雏形”,“当年我们在扬州开了几家牛排店,但师傅们做出的牛排风味不统一,索性安排一位师傅专做牛排、之后配送到各门店。”2017年年底,东园入驻食品产业园,结合本地菜系优势,开启了工业化生产预制淮扬菜的进程。

在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孟祥忍看来,淮扬菜选料注重鲜活、鲜嫩,如何保质保味、念好“鲜”字诀是开发预制淮扬菜的难点。他介绍,当前以手工作坊加工为主的扬州盐水鹅,年销售额达30亿元,市场对于这类预制菜的需求堪称“海量”。

嗅到这一商机,东园立刻着手研制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扬州盐水鹅。“公司有专门的鹅养殖场,选用的老鹅生长周期在一年以上,肉质紧实,制作完成后立即送往各门店售卖。”东园食品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靳春波告诉记者,制作高品质淮扬预制菜,首先要选择优质原材料。每天清晨,东园食品的冷库仓前都是一片繁忙景象,来自蔬菜基地的各类原料、肉禽加工厂的专门食材全都汇聚在这里。

而像大煮干丝、狮子头、扬州炒饭等淮扬菜的“精髓”,还体现在刀工上。孟祥忍告诉记者,目前大量预制淮扬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细不断根、连绵如丝,备受推崇的刀工展现淮扬菜的细腻“情怀”。让传统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化生产模式,这面临不小的挑战。

当前,东园食品的“当家花旦”——狮子头备受食客青睐,平均一个月销售可达10万份。东园食品在生产线上投入了多台三维切丁机,不同形状的肉类制品从机器中相继产出,效率是原来人工操作的3—4倍。

让消费者吃上更新鲜的预制菜,这两年,由江南大学指导,东园启用从香辛料中提取的生物保鲜剂将食品“锁鲜”。靳春波介绍,这种天然防腐剂能让预制菜保质期延长至5天左右。东园将每天出锅的预制菜品分门别类进行速冻、冷藏、真空包装等,按照前一天统计好的订单需求,利用全程冷链物流运输至旗下300多家餐饮门店,通过“日清”方式最大程度保障食材新鲜与安全。与此同时,东园食品集团还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近2万立方米,年存储量约1.1万吨。

东园着力打造自主预制菜品牌、联名预制菜品牌,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具有预制菜规模生产需求的企业单位上门洽谈合作、取经学习。未来,东园将从源头、派送、食品生产、营养健康等多维度打造绿色预制菜,研发更多预制淮扬菜。

记者 孙劲松 张韦

到2025年洛阳将打造百亿级预制菜产业

admin阅读(98)

记者28日从洛阳市工信局获悉,近日发布的《洛阳市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洛阳要围绕六方面16项重点工作发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到2025年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达到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记者28日从洛阳市工信局获悉,近日发布的《洛阳市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洛阳要围绕六方面16项重点工作发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到2025年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达到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方案》指出,聚焦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洛阳将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经预加工、预烹调、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食品及相关制备和配套产业,围绕即食和即热预制菜、即烹预制菜、即配预制净菜、预制菜制备及配套产业等领域发力,推进六方面16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

围绕产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建立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由市直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预制菜研发生产基地等认定标准和评价规范,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推动更多“洛阳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发挥预制菜专业委员会作用,围绕预制菜原料、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建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打造洛阳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度。

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预制菜重点产品研发,继续推出“洛阳一桌好菜”系列产品,建立洛阳名优美食产品目录,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预制菜单品或套餐产品10个,培育特色名优美食明星单品30个以上;加快预制菜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与正大、春都等食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培育预制菜产业人才,建设洛阳预制菜产教融合研学基地,为洛阳预制菜产业发展培育领军人才。

围绕产业链发展水平提升:支持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区,鼓励各县区按照区域资源特色优势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预制菜示范企业10家以上、预制菜重点企业20家以上;提升预制菜原材料供给水平,高标准建设绿色优质原料供给生产基地;提升预制菜物流配送能力,培育一批龙头冷链物流运输企业,打造冷链运输服务品牌。

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预制菜产业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力争实现预制菜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预制菜装备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洛阳先进制造业产业优势,支持研发生产烹饪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分拣清洗机器人等智能后厨装备。

围绕品牌营销体系构建:推动预制菜品牌建设,建立洛阳预制菜产品库,打造一批具有省级以上影响力的洛阳预制菜品牌,扩大洛阳预制菜产业整体影响力;拓展预制菜营销渠道,鼓励各县区组建预制菜专业市场,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开拓预制菜国际市场;推动预制菜与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各县区建设预制菜美食文化街区,支持开发“洛阳礼物”预制菜系列产品。

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预制菜质量评价及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建立预制菜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质量安全评估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加快预制菜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一企一档”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档案,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克治 司马婷 文/图)

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淮扬菜智慧“锁鲜”抢先机

admin阅读(110)

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淮扬菜智慧“锁鲜”抢先机_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 正文 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淮扬菜智慧“锁鲜”抢先机 2023-08-29 来源:新华日报 2023 08/29

原标题: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淮扬菜智慧“锁鲜”抢先机

肥而不腻的扬州狮子头,老卤烹制、色泽金黄的扬州老鹅,夹杂着火腿、鸡蛋、虾仁的扬州炒饭……近日,记者在扬州东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一桌预制淮扬菜,其色香味俱全,与现做菜肴相差不多,从点菜下单、加热烹制到送上餐桌,全程不超过10分钟。

“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今年2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预制菜产业。8月,国家发改委提出培育“种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眼下预制菜加速“出圈”,这一产业也被推向了“风口”。

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作为其重要发源地的扬州有着“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为了让预制淮扬菜“越走越远”,中国预制菜TOP50品牌——东园食品多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

东园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蒋开元告诉记者,他们早在2007年便探索出预制菜“雏形”,“当年我们在扬州开了几家牛排店,但师傅们做出的牛排风味不统一,索性安排一位师傅专做牛排、之后配送到各门店。”2017年年底,东园入驻食品产业园,结合本地菜系优势,开启了工业化生产预制淮扬菜的进程。

在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孟祥忍看来,淮扬菜选料注重鲜活、鲜嫩,如何保质保味、念好“鲜”字诀是开发预制淮扬菜的难点。他介绍,当前以手工作坊加工为主的扬州盐水鹅,年销售额达30亿元,市场对于这类预制菜的需求堪称“海量”。

嗅到这一商机,东园立刻着手研制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扬州盐水鹅。“公司有专门的鹅养殖场,选用的老鹅生长周期在一年以上,肉质紧实,制作完成后立即送往各门店售卖。”东园食品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靳春波告诉记者,制作高品质淮扬预制菜,首先要选择优质原材料。每天清晨,东园食品的冷库仓前都是一片繁忙景象,来自蔬菜基地的各类原料、肉禽加工厂的专门食材全都汇聚在这里。

而像大煮干丝、狮子头、扬州炒饭等淮扬菜的“精髓”,还体现在刀工上。孟祥忍告诉记者,目前大量预制淮扬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细不断根、连绵如丝,备受推崇的刀工展现淮扬菜的细腻“情怀”。让传统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化生产模式,这面临不小的挑战。

当前,东园食品的“当家花旦”——狮子头备受食客青睐,平均一个月销售可达10万份。东园食品在生产线上投入了多台三维切丁机,不同形状的肉类制品从机器中相继产出,效率是原来人工操作的3—4倍。

让消费者吃上更新鲜的预制菜,这两年,由江南大学指导,东园启用从香辛料中提取的生物保鲜剂将食品“锁鲜”。靳春波介绍,这种天然防腐剂能让预制菜保质期延长至5天左右。东园将每天出锅的预制菜品分门别类进行速冻、冷藏、真空包装等,按照前一天统计好的订单需求,利用全程冷链物流运输至旗下300多家餐饮门店,通过“日清”方式最大程度保障食材新鲜与安全。与此同时,东园食品集团还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近2万立方米,年存储量约1.1万吨。

东园着力打造自主预制菜品牌、联名预制菜品牌,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具有预制菜规模生产需求的企业单位上门洽谈合作、取经学习。未来,东园将从源头、派送、食品生产、营养健康等多维度打造绿色预制菜,研发更多预制淮扬菜。(孙劲松 张韦)

【责任编辑:沙佳仪】

四川“税电指数贷”助力企业进军预制菜行业—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

admin阅读(97)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的四川菜蓝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永平展示了最新的预制菜试制工作,从筛选、精洗到加工、包装、保鲜,全流程已经走通,量产近在眼前。

此前,该公司以蔬菜、肉类等生鲜产品初加工和配送为主要业务。依靠“税电指数贷”提供的贷款资金,公司计划投资建设预制菜生产车间,开展生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扩围。

有机遇也有难题“税电指数贷”送上一把“梯子”

“以前只是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就遇到了瓶颈。”李永平说,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健康的食品形式进入大众视野,预制菜行业也成为食品产业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行业规模有望在最近几年达到万亿级,“对我们来说,从田间到餐桌的资源、渠道都有了,进军预制菜行业就是最重要的产业扩围方向。”

李永平看准了机遇,但也遇到了难题。“搞预制菜需要的前期投入更大,才能启动研发和生产。”李永平说,前期的市场需求调研、产品研发测试,后期购置设备、增加生产线、建设生产车间等都需要钱。

一天,李永平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税时,浏览到一条“税电指数贷”产品的介绍信息。通过融资解决资金难题,李永平瞬间豁然开朗,当即拨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我们可抵押资产有限,不知道能贷多少,也不知道多久能办下来。”令李永平没想到的是,600万元的贷款,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办理下来,且无需抵押。“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路上,‘税电指数贷’给我们送上了一把‘梯子’。”李永平说。

升级“银税互动”“税电指数贷”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这把“梯子”,是如何架起来的?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银税互动”,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已经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四川首创的“税电指数贷”解锁了“银税互动”的新方式。

“不再将企业纳税额作为单一的授信基数。”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税电指数贷”将贯穿企业购进、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购进发票、用电量、销售发票等数据指标全面纳入银行授信评估模型,用“税电指数”能更加精准地为企业评估信用。

作为“银税互动”的创新模式,“税电指数贷”于2022年率先在眉山进行试点。试点以来,“税电指数贷”已累计为683户企业授信24.82亿元,发放贷款17.26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蓉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往往因“资产轻、纳税额少、无纳税额”等问题陷入信用贷款融资困境,而“税电指数贷”将“税电指数”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作为主要授信依据,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就是精准针对爬坡上坎的企业,在关键时刻推它一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提升惠企贷款服务质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税电指数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惠企政策。

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普惠性金融产品将进一步推动四川“银税互动”扩面增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盘活“银税互动”的“金融活水”。(记者 吴忧)

(来源:四川日报)

打造千亿烤鸭产业平台,东风养殖携预制菜品牌仙知鸭亮相上海国际餐饮食材展

admin阅读(156)

日前,第14届上海国际餐饮食材展览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同期还举办了上海国际冷冻冷藏食品博览会及上海国际预制菜展览会。三展齐开吸引了安井、正大等一众知名餐饮品牌共聚,参展产品深度覆盖预制菜及调理食材、肉类食品、火锅食材、速冻面点、调味品及配料、相关加工设备等,打造了餐饮品牌交流创新的重要平台。

本次展会,东风养殖携旗下预制菜品牌仙知鸭一同亮相,面向与会观众呈现了优质的鸭胚产品与丰富的鸭肉类预制菜品。现场诱人的烤鸭及各类鸭肉菜品引来广泛围观品尝,获得现场食客的一致点赞,其中不乏有食客现场下单。火热的展位现场尽显东风养殖与仙知鸭的品牌魅力与产品之优质。

01 丰富预制菜品类,打造美味健康新体验

仙知鸭是东风养殖旗下专注于鸭肉类预制菜的品牌,立足母公司全产业链能力优势,现已打造了速冻调制烤鸭、爆汁鸭舌、去骨鸭掌等产品,能够满足日常多种食用场景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美味、安心的用餐体验。

从产品源头把关,仙知鸭精选使用的鸭种——Z型北京鸭是经过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院士多年研究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Z型北京鸭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皮脂率可达35%,胸肉率与腿肉率均在11%以上,油脂更加丰富,肉质更加细嫩,完全符合北京烤鸭制作的所有要求。由Z型北京鸭作为鸭胚制成的烤鸭外皮酥香爆油、肉质软嫩多汁,在餐饮市场中颇受欢迎。

在优质原料的基础上,仙知鸭引入专业星厨研发味型。速冻调制烤鸭以均匀配比的鸭皮与鸭肉搭配筋道面饼、经典甜面酱,在家即可感受餐厅级烤鸭品质;爆汁鸭舌精选大只肥美鸭舌,外皮紧致、肉质嫩滑,入口Q弹而滋味十足;去骨鸭掌则选用了乐山红油辣子营造地道川香风味,是休闲零食的不二之选。

为了充分保留菜品的口感与营养,化解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品口味不够新鲜、还原的顾虑,仙知鸭特别采用了-196℃液氮锁鲜技术。这种冷冻锁鲜技术相较于普通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冷冻速度,从而最大限度保留菜品出炉时刻的鲜美口感与营养成分,同时低温环境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繁殖,既锁住了新鲜美味,也能充分保障食物品质。消费者在食用时只需要通过微波炉、空气炸锅等进行简单复热,就可快速享受到如新烹饪出炉的美味。

此外,着眼于消费者对健康安心食品的需求,仙知鸭对于旗下产品一直严格把控,主打配料更干净特点,避免不必要添加剂的使用。例如其招牌产品速冻调制烤鸭的配料中仅有鸭胚、饮用水与麦芽糖浆,均为必备食材,以更简单的配料表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尽享美味而健康、安全的预制菜品。

02 从小鸭胚到大产业,做千亿烤鸭产业平台

作为仙知鸭母公司的东风养殖是集种鸭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鸭坯生产、熟食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化的综合型企业。以Z型北京鸭为突出特色,东风养殖旗下现拥有Z型北京鸭鸭坯、四系填鸭鸭坯等多款代表性产品,着重为北京烤鸭提供原材料供应。

目前,东风养殖所产鸭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便宜坊、全聚德、眉州东坡等知名餐饮品牌供应原料,作为便宜坊的优质供应商得到便宜坊烤鸭集团总经理刘玮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烤鸭原料基地。

以鸭胚生产为牵引,东风养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打造了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生产方面,东风养殖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肉鸭养殖,目前已合作农户近400户,养殖面积达千亩,肉鸭年出栏量可达1800万只、存栏量200万只。

加工方面,东风养殖的服务覆盖了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等环节,通过规模超群、技术先进的鸭胚生产加工线高质量保障鸭胚供应,此外还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都市所以及沧州农林科学院合作开展了肉鸭梯次加工技术研发以及营养新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为推动肉鸭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在销售服务端,东风养殖孵化了自有预制菜品牌仙知鸭,同时能够向客户提供从产品定位、设备选型、人员培养到服务运营的全面烤鸭行业解决方案,助力餐饮终端门店降低引入烤鸭的运营成本。

秉承“打造千亿烤鸭产业平台,让东风吹进千城万店”的发展愿景,东风养殖基于三十余年耕耘烤鸭产业的深厚积累,正在推动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助力行业发展更加繁荣。

展会现场,东风养殖与仙知鸭的展位前吸引了一众食客与餐饮品牌商驻足停留,产品迎来广泛好评。基于既有良好基础,东风养殖将携仙知鸭进一步丰富产品,以更优质、健康、美味的鸭胚产品与预制菜品回馈广大消费者,让鸭肉菜品走进千家万户,打造鸭肉产业发展的“东风样板”,引领产业发展更加蓬勃!

抢占预制菜风口,烹好“江苏菜”还需几步走?

admin阅读(101)

白嫩圆润如鸡蛋大小的鱼圆经过冷冻、包装,在生鲜冷冻车运输下,20个小时就能到达消费者的厨房。将鱼圆倒进滚烫的汤中,翻滚几分钟捞起,入口鲜美软弹,与现场制作烹饪出的口感无异。

8月24日,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链电商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在泰州兴化举行。记者在会场内外采访发现,抢占亿万级新风口,无论是餐饮行业、企业还是电商等平台方,对进军预制菜纷纷“摩拳擦掌”。随着预制菜市场逐步成熟,产业链不断完善,江苏预制菜产业现状如何?让“江苏菜”在预制菜产业版图上“烹”出名堂,还需几步走?

生产端:立足地方特色,烹出“江苏味道”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经过这几年行业的快速孵化发展,市场反应印证了,预制菜“真香”!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回升,在兴化田间,农民抢抓农时,开展香葱采收。兴化香葱,是当地重要农产品、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也是受欧盟保护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香葱是烹饪中重要调味品,随着预制菜的兴起,让兴化这一特色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了。

江苏真的有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围绕兴化香葱打造高附加产品,在行业内首推防腐、无添加的葱油料理包,该料理包耐高温、耐高压,常温锁鲜可以保质12个月。

记者在泰州采访发现,不少企业立足水乡地貌和农业基础,放大特色优势,投身预制菜赛道,开发出完整的生产链条。

在新沂窑湾镇五墩村的一家预制菜公司的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麻利地处理着堆放在桌上的各种水产品,内脏、漂洗、定型、切条、滚揉入味、挂糠、速冻、封装……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窑湾靠着大运河和沂河,这也为公司招牌水产预制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要靠技术靠产线。江苏今世味食品有限公司从2021年开始聚焦速冻食品领域,依托全链条的生产线,每天能生产2000箱烧卖、650箱汤圆。在负责人马巧云看来,在生产环节企业还需要向自动化不断迈进,“目前我们还在探索应用更先进的设备,创新技术生产能力,把人力成本降下来,让预制菜在价格方面凸显出优势。”

从江苏农业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市场的蓬勃。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22年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显示,江苏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前十。

眼下,江苏预制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涵盖肉禽、水产、果蔬预制食品和方便食品制造等全领域。扬州食品产业园、淮安预制菜产业园、盱眙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兴化食品加工园等产业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较为完善,集聚了一批预制菜骨干企业。截至2022年,全省预制菜相关规上工业企业已有500多家,形成从原料、调味料、菜品研制到烹饪设备、冷链物流、包材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江苏是农业大省和制造大省,品牌农特产品多、企业加工能力强。让江苏预制菜产业更进一步,首要突破点就在于生产制造环节。

“国内预制菜企业创新加工能力欠缺。”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长斌展示这样一组数据:在其团队调研的603家预制菜品牌中,仅有14家预制菜品牌具有产品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他指出,目前国内预制菜生产商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且多数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标准化程度较低,预处理工艺中保水、质构等问题无法解决,缺少相关调理生产技术,预制菜企业仍需持续研发迭代。

而我省产业和创新资源丰富,或可率先找到“版本答案”。

在产业端,依托地方特色原料、地方美食和小吃传统优势,南京鸭血粉丝汤、无锡酱排骨、扬州淮安淮扬菜、盱眙小龙虾等实现了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在创新端,江苏不仅拥有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一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知名院校,还在龙头骨干企业建有1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肉类产品微解冻、除膜工艺、真空滚揉以及水产品高效灭菌、营养物质配比、风味保持等关键技术国内领先,这也是江苏预制菜生产环节应该继续着力的方向。

流通端:技术标准驱动,打通流通经络

除了生产,预制菜作为要被端上餐桌的菜品,格外讲究“新鲜度”,对流通环节的要求也更高,这是江苏预制菜需要走好的另一步。

首先是储存环节。“人们对冷冻食品的需求很强烈。以冷冻预制菜保鲜为例,传统解冻主要就是用水或空气,但存在时间长、物料内外不均匀、汁液流失等品质劣变风险。因而需要研发快速、均匀、能耗低、普适性广的解冻设备,并使解冻后物料的品质和口感得以保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范大明教授表示,想要发展预制菜,当前亟须加快绿色节能的冷冻食品设备开发。

而在运输环节,既要“利其器”,也要控成本。相关调研显示,预制菜商品有效期较短且订单分散,导致冷链运营成本高,单一仓储难以满足多场景化的配送需求,物流成本最高占比可达21%。“前沿的物流保鲜技术应当成为行业探索的方向,同时,针对不同菜品类型,要找适配的保鲜方法。”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兼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孟祥忍说。

既要优化储运,破除地理空间的限制,在预制菜流通过程中,相关行业标准也需要被重视,力求打破市场壁垒。

当前,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预制菜标准建设滞后,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就是其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此前江苏省消保委牵头组织长三角三省一市消保委、餐饮行业协会、部分预制菜龙头企业共同起草了《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从原材料、加工、包装、标签标识、贮存配送、还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标等多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例如,在贮存方面,明确冷冻预制菜点贮存、运输温度应低于-18℃;需冷藏贮存、运输的预制菜应配备冷藏库,冷藏库环境温度应为0℃-10℃等。

业界呼吁,还需要更为细致的地方标准。“让预制菜更好地在市场上流通,必须有确切且贴近市场需求的标准。”孟祥忍认为,现有的预制菜行业评价体系局限于生产安全方面,对当前消费者迫切关注的营养风味等方面的需求未能满足,以淮扬风味预制菜为例,需要通过特定原料、特定设备以及特定技术,展开不同菜品的标准化加工研究以及摸索,将口感、口味这些模糊化的感官评价指标以质构、风味等具象化的数据加以呈现,从而达到规范行业标准的目的。

南京冠生园电商负责人杨群则以自身业务呼唤,尽快落实南京鸭血粉丝汤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立地理标识、集体商标,保护地方特色美食的特征。

销售端:探索电商赛道,端上海外餐桌

而在销售端,江苏预制菜要持续做强内外市场的开拓。

事实上,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与电商的兴起时间有所重合,也相辅相成。据不完全统计,预制菜总销量中,电商平台占比超6成,平台流量的倾斜以及品牌的曝光,更容易培育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习惯。

然而,从线下走向线上,这个台阶并不好迈。预制菜产品繁多、单品供应量较少,造成产品规模化生产较难实现。电商付费推广费用高、产品良莠不齐、产品转化难等因素,加上电商平台抽成较高,这些都导致预制菜企业线上运营成本高,限制了市场拓展的步伐。

对此,陈长斌建议企业可尝试借力短视频进行推广。“整体来看,只有不到半数的B2B企业正式开展了短视频的运营,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有机的宣传矩阵。”陈长斌说,目前行业还在成长期,企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销售探索、创新,为消费者精准“画像”。

阿里平台数据显示,江苏省预制菜数字消费指数全国第一,这也是市场空间所在。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扩大预制菜销售规模,既要做好对我省“老字号”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也要加强对国内头部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借力平台拓展市场。

紧盯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同时,不少预制菜企业已将眼光瞄向海外。

一位刚从欧洲归来的食品公司海外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制菜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日本、欧美,海外消费者对预制菜已形成较高的接受度,加上海外数量庞大的华侨、华人以及中国留学生,这部分群体也有望成为中式预制菜的忠实粉丝。他举例说,在瑞士一碗拉面可以卖到28美金,折合人民币240元,“如果用预制菜的话,7美金都有得赚。”

“其实预制菜行业门槛不算高,国内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海外市场广阔,而且国内企业还有成本优势,可以抱团携手出海。”伽力森食品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泰州基地常务总经理毕敏伟建议说。

尽管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但出海掘金并非易事。“海外市场是我们必须要开拓的。前期为了出海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对国外营商环境以及当地的消费习惯、需求痛点进行摸排,并且不断学习海外的食品标准,下周我们就有一车鱼圆发往澳洲,先去‘试试水’。”侯秋云说。

也有企业比较谨慎。“我们还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好,预制菜出海需要掌握每个国家不同的市场规则和产品规则,在销售渠道的开拓、品牌曝光度等方面也需要不小的投入。另外,如果出海我们也不可能只做华人市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研究。”江苏今世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巧云表示。

烹好江苏预制菜,相关部门要当好“大厨”的职责。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传播“江苏味道”,后续将进一步加强预制菜产业链建设,特别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原料、产销、冷链物流、电商和金融等需求开展供需对接,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同时,下大力气引导预制菜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江苏预制菜品牌影响力,把更高品质的“江苏菜”端上全球餐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愿 付奇

宁夏日报记者 赵磊

责任编辑:

“税电指数贷”助力企业进军预制菜行业

admin阅读(93)

 

一线故事6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的四川菜蓝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永平展示了最新的预制菜试制工作,从筛选、精洗到加工、包装、保鲜,全流程已经走通,量产近在眼前。
此前,该公司以蔬菜、肉类等生鲜产品初加工和配送为主要业务。依靠“税电指数贷”提供的贷款资金,公司计划投资建设预制菜生产车间,开展生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扩围。

有机遇也有难题“税电指数贷”送上一把“梯子”
“以前只是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就遇到了瓶颈。”李永平说,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健康的食品形式进入大众视野,预制菜行业也成为食品产业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行业规模有望在最近几年达到万亿级,“对我们来说,从田间到餐桌的资源、渠道都有了,进军预制菜行业就是最重要的产业扩围方向。”
李永平看准了机遇,但也遇到了难题。“搞预制菜需要的前期投入更大,才能启动研发和生产。”李永平说,前期的市场需求调研、产品研发测试,后期购置设备、增加生产线、建设生产车间等都需要钱。
一天,李永平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税时,浏览到一条“税电指数贷”产品的介绍信息。通过融资解决资金难题,李永平瞬间豁然开朗,当即拨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我们可抵押资产有限,不知道能贷多少,也不知道多久能办下来。”令李永平没想到的是,600万元的贷款,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办理下来,且无需抵押。“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路上,‘税电指数贷’给我们送上了一把‘梯子’。”李永平说。

升级“银税互动”“税电指数贷”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这把“梯子”,是如何架起来的?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银税互动”,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已经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四川首创的“税电指数贷”解锁了“银税互动”的新方式。
“不再将企业纳税额作为单一的授信基数。”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税电指数贷”将贯穿企业购进、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购进发票、用电量、销售发票等数据指标全面纳入银行授信评估模型,用“税电指数”能更加精准地为企业评估信用。
作为“银税互动”的创新模式,“税电指数贷”于2022年率先在眉山进行试点。试点以来,“税电指数贷”已累计为683户企业授信24.82亿元,发放贷款17.26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蓉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往往因“资产轻、纳税额少、无纳税额”等问题陷入信用贷款融资困境,而“税电指数贷”将“税电指数”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作为主要授信依据,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就是精准针对爬坡上坎的企业,在关键时刻推它一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提升惠企贷款服务质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税电指数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惠企政策。
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普惠性金融产品将进一步推动四川“银税互动”扩面增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盘活“银税互动”的“金融活水”。

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水产类最受欢迎,肉禽市场将持续扩张!

admin阅读(103)

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其中销售渠道80%以上集中于B端,渗透率达到8%左右。预制菜在B端继续深化、C端加速发展,未来产业预计以每年约2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预制菜企业增速逐年放缓

2023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640余家,全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2万余家,整体市场逐渐趋于冷静。预制菜接受度向二线城市蔓延,下沉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预制菜消费者购买次数增多

49.8%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在2022年消费预制菜次数增多。消费者最爱购买水产类预制菜,占比为75.3%。

细分市场洞察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肉制品市场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单份可接受的价格方面,超六成的人认为单份31-70元最佳。米面、蔬菜类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消费者基本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2023年预制菜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不少玩家退场,资本逐渐冷静。但政策持续加持,两度迎来顶层设计。预制菜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细分市场也将不断扩大。投资者可以关注预制菜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企业,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预制菜官方网站,认准yuzhicai.org

全国预制菜行业互联网平台领头羊,商机抢先一步。寻找预制菜行业的供应商、买卖交易、仓库运输、查询行业资讯等,就来预制菜(yuzhicai.org)!

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