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官方网站
yuzhicai.org

预制菜最新资讯 第54页

猪价低位运行龙大美食上半年业绩承压 预制菜业务强劲增长近九成

admin阅读(98)

8月30日晚,()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7.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亿元。

公司表示,由于短期内,传统业务占比较大,2023年上半年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及生物资产处置损失,加上资产减值的影响,导致上半年业绩亏损。但值得注意的是,龙大美食预制菜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继续提升,规模持续扩大,预制菜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9.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4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4.30%,增长势头强劲。

夯实大单品

预制菜业务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年初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提出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龙大美食迎“风”而上,围绕“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两翼支撑,全力以赴发展预制菜。

“公司预制菜业务的持续增长,与屠宰和养殖业务的支撑作用密不可分。”龙大美食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的养殖业务已基本实现全国化布局,将成为预制菜业务全国化拓展的有力支撑。同时,公司的屠宰业务注重工艺创新,强化精细化加工及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公司盈利状况的同时,有助于巩固大客户黏性,沉淀产品研发势能,为公司打造明星大单品蓄力。

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消费者口味需求多元,龙大美食建立了山东、上海、成都三大研发中心,以市场大数据和协会及高校合作资源形成的名厨双轮驱动,持续加大在产品设计、口味创新、质量控制、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上的投入,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和不同品类预制菜的研发。

“上半年,公司研发上市包含肥肠鸡、酱爆肥肠、香辣小郡肝、龙大鲜食记肉肠等预制菜新品,积极应用市场思维打造肥肠系列、酥肉系列、培根系列、烤肠系列、丸子系列等亿元级、千万元级的大单品,以大单品策略快速服务市场。”公司前述人士介绍。

强化渠道能力

持续拓展蓝海市场

强有力的渠道建设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赵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仍是以“B端为主,C端为辅”的局面。因为预制菜的兴起动力与驱动因素,主要来自B端餐饮企业降本增效、连锁餐饮标准化的要求以及C端生活方式的变革。

在以“B端为主,C端为辅”的渠道策略驱动下,龙大美食明确了以大客户渠道为基础,重点拓展中小客户经销渠道网络,开发加盟商为补充的渠道运营模式,推动全国化渠道多维度布局。

大B端渠道是龙大美食的传统优势领域,公司通过固老开新,做横向和纵向延伸,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服务,满足客户对新品研发和产品品质的需求。据介绍,目前公司已经与超过1000家知名企业客户达成合作,为超过200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

中小B端渠道,龙大美食通过培育核心经销商,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标准化产品,通过开发大客户累积的工艺配方优势,以强大的产品力赋能,进一步拓展中小客户规模。目前,龙大美食已经为中小客户提供500余种产品,另有近100种产品进行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布局线下渠道外,龙大美食还不断提升网销能力,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的创新模式,围绕京东、抖音等新零售平台推动预制菜持续放量。”公司前述人士说。

龙大美食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坚持“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打造预制菜“领航型”龙头企业,通过业务开拓、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能力的综合提升,推动预制菜蓝海市场大跨步、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税务局:税惠“添火” 助力预制菜“飘香”

admin阅读(111)

“这块‘可乐猪腊肉’肉质紧实,拆开包装,往火上蒸20来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味道跟在老家吃到的差不多。”日前,在“湾品·广州消费帮扶”品牌评价发布会上,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与会嘉宾推介“黔玉超·可乐猪”预制菜产品。

“近年来,公司在研发腊肉预制菜肴和扩建生产线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周转的难题,多亏税务部门落实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缓解了经营压力。”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常玉说。

近年来,毕节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育强、做大预制菜产业,拉长、做深产业链条,培育了贵州百庭“卤鸡”、农甜源“威宁清蒸火腿切片”等一批农业全链条企业。目前,全市已有从事预制菜生产及流通相关企业10家。

毕节市税务局负责人表示,为助力预制菜产业发展,市税务局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政策,主动靠前落实落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宣传+问计问需”,支持本土预制菜企业用好贵州特色资源,全力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预制菜行业的“领头羊”,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黄亚雪
责编:林丽沙
编审:吴雄
监制:史锋

贺兰县抢占预制菜“新赛道”

admin阅读(102)

8月28日,记者走进安创蓓康(宁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只见一排冰柜里摆放着不同包装的宁夏特色风味预制菜——手抓滩羊肉、红油纯肉羊杂、手撕土鸡等,种类丰富。公司负责人水莉介绍,“我们所有的产品采用速冻锁鲜工艺生产,铝箔盒包装,只需要在明火上加热15分钟即可食用,口味还原度达98%。”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近年来,贺兰县预制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预制菜生产企业27家,年加工量13万吨,年销售额14.1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生产企业达35家,年销售额达17亿元。目前,该县已开发出薯条薯片、鲜食玉米、羊肉臊子、手抓羊肉、羊肉方便面、糕点、粽子、枸杞芽菜以及冰鲜菜心、休闲螺丝菜、朝鲜泡菜等30多个特色菜品。

在宁夏绿色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经过分拣、清洗、漂烫、过凉、称重、冷冻、包装、检查后,一道道新鲜、美味的枸杞芽菜整装待发。该公司自2020年开始发展枸杞芽菜种植、加工,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枸杞芽菜加工厂和冷库,目前,已开发出枸杞芽菜、速冻枸杞果、沙葱、小土豆球等宁夏特色预制菜品,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贺兰县淡水鱼和蔬菜产地优势明显,预制菜原材料丰富。为了让预制菜行业发展标准化、产业化,今年年初,贺兰县围绕打造“宁夏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整体思路构建预制菜产业体系,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和绿色食品产业园为依托,建成各类农产品分拣物流中心15个,田头冷链市场主体54家,集采集配中心4家,冷藏保鲜规模达8.86万吨。此外,出众的电商货运能力也使该县预制菜拥有了走出宁夏的底气。7月底,贺兰县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协会,预制菜企业已开始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目前,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等地都在发展预制菜,贺兰县预制菜产业规模处于第一梯队,居全区前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闵良 王若英)

用57把刀片分解一只鸡,预制菜背后是千亿级机械设备市场|拆解预制菜①

admin阅读(93)

丰帆汇食品(珠海)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为一线餐饮品牌供应松鼠鱼等各类预制菜。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公司投入了200多万元,对加工车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例如针对松鼠鱼预制菜所需要的材料青花鱼,这家公司开发并完善了从调理、风干、烟熏、烤箱烤制再到包装速冻的流水加工线。

一些巨头也在跨界搞起预制菜装备,并建起智能流水线。格力预制菜装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建立的预制菜智能工厂,借助人工智能化操作可以实现全流程生产。目前,格力的鱼加工智能工厂可达到200吨每天的生产效率。

预制菜的风口正劲让上游的加工与生产厂商开启了一场“设备竞赛”。

切肉拆鸡,预制菜设备细分到极致

2023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其中,文件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该机构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万亿元。

预制菜在过去三年的高歌猛进也让浪潮席卷到了加工、冷藏等设备产业上。

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秘书长苗强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预制菜装备市场规模在百亿,有望在五年内从百亿升至千亿元。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食品科技研究及管理副主管雷凯茵对界面新闻称,疫情期间催生大量预制菜需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收到的有关预制菜技术和设备或系统的咨询也比疫情之前多出2-3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香港法定机构,为香港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食品业、预制菜企业及不少大型餐企提供技术服务。

“不少新的公司跨界进来投资预制菜设备或原件,不乏原本做电磁、铝合金等的公司。”广东研基相关负责人也如此表示。


食品加工车间示意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号称有2000多款预制菜的惠发食品,还是没盈利

admin阅读(98)

近日,速冻企业惠发食品交出了半年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惠发食品(以下简称“惠发”)实现营收8.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22.96%,净亏损3055.60 万元,同比收窄 44.29%。

尽管惠发仍处于亏损状态,但2023年中报已是其近三年交出的最好中报。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惠发净利润亏损6565.08万元。2022年上半年,惠发净利润亏损5484.65万元。

连年亏损,惠发尝试自救,相继入局校园餐、预制菜、无糖果茶等,但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虽然拓展了多项业务,但惠发还未走出亏损怪圈。

近两年半,大亏2.89亿元

针对亏损局面,惠发在财报中称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业务发展、渠道建设等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较多;其二,鸡肉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生产成本增加,产品毛利降低。

预制菜洞察留意到,报告期内惠发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但相比去年同期,管理费用减少了1049.82 万元,此外,研发投入、财务费用均有所下降,分别减少了64.80 万元和238.12 万元。

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惠发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共计减少1352.74万元。在销售费用增加了631.40 万元的前提下,惠发的亏损有所收窄,倒也不令人太意外。

在渠道上,惠发今年的表现也要优于去年同期,这也为其减亏贡献了力量。

依据惠发披露的经营数据,报告期内,惠发总营收为8.45亿元,其主营业务共实现营收8.36亿元。

而在主营业务的营收里中,对惠发贡献较大的渠道有经销商模式、供应链模式。近2年中报显示,这两大渠道合计占比超八成。今年上半年,经销商模式和供应链模式分别实现营收5.59亿元和1.81亿元,同比增长35.63%、10.79%。

从惠发财报来看,经销商模式、供应链模式下的产品,不少都会流向B端市场。今年上半年,两大渠道表现相对出色,这或许与B端餐饮市场回暖、餐企对预制菜的需求增加有关。

此外,从产品结构来看,惠发多个产品线实现了正增长,这也为其减亏贡献了一定力量。

其中,中式菜肴、丸制品、贸易、餐饮类营收增速均超过3成,分别为36.73%、41.50%、34.10%、80.82%。只有其他类这一业务的营收增速下滑了16.41%,不过该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微弱。

渠道和产品都有了起色,惠发依然没能盈利。而回顾惠发近年的发展历程,预制菜洞察发现,其盈利能力还不如上市前。

2014-2016年这三年,惠发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46亿元。而此后,只有上市当年(2017年),惠发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超过了6000万。2018-2020年,惠发3年只赚了7000多万元。进入2021年,惠发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年合计亏损2.58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惠发亏损金额已达到2.89亿元。

2014年到2023年上半年这九年半时间里,惠发可以说是白忙活一场。堪忧的盈利能力,也给惠发敲响了警钟。

跨界校园餐、预制菜、无糖茶等,

惠发花式自救能否奏效?

盈利压力之下,惠发开始四面出击,预制菜、无糖茶等都成了它跨界的领域。

2019年,倚重经销模式的惠发开始布局供应链业务,除了提供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服务,也尝试成为一家餐饮食材供应商,为餐饮、团餐、校餐、军供等渠道提供食材供应链服务。与此同时,惠发也开始发力团餐业务,2019年落地了面向北京、诸城中小学的供应链校餐等项目。

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惠发的供应链业务表现并不算出色,2022年还出现了下滑。根据2022年财报,该年惠发的供应链业务营收3.11亿元,同比下滑18.87%。供应链业务的毛利同比减少了1338.34万元,同比下降43.32%。

今年上半年,供应链业务有所恢复,从去年同期的1.55亿元提升到1.72亿元,但营收占比依然为2成左右。

供应链不是惠发唯一试水的新业务,它还盯上了预制菜。

2021年,惠发把目光投向了彼时风头正盛的预制菜。其在财报中指出,2021 年是惠发战略转型逐步落地的重要年份,并加大了预制菜品研产销和健康食材供应链服务方面的投入。

2022年财报中,惠发也确定了其发展预制菜的2条思路:一是城市特色产业链,打造以爆品式菜品为主的预制菜加工,服务特定渠道和通用渠道;二是城市公共服务链,以“中央厨房+智费团餐、快餐”模式为核心,服务团餐、快餐等渠道。

但和供应链类业务一样,预制菜对惠发的贡献同样有限。

根据官网,惠发已研发2000多款预制菜,涵盖了净菜(肉)类、料包类、半成品类、成品类,涉及鲁菜、川菜、闽菜、苏菜等八大菜系及各地域特色小吃等。对比之下,“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在2022年财报中指出,其有300余款预制菜。

尽管sku如此丰富,但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2022年两年时间里,中式菜肴业务在惠发总营收的占比仅1成左右,未超过2亿元。今年上半年,惠发中式菜肴的营收为1.08亿营收,贡献率依然是1成左右。与此同时,毛利率还呈现走低的态势。2021年,惠发中式菜肴的毛利率为9.66%,2022年降为8.83%。

进入2023年,惠发又盯上了无糖茶。8月,惠发推出了山楂果茶饮料,主打0添加香精、0添加蔗糖,跨界佐餐饮品领域。

不过这个赛道本来就拥挤,上半年,王老吉、可口可乐、喜茶等品牌都推出了无糖茶新品,功能饮料东鹏近期也宣布要上新无糖乌龙茶,对于速冻肉丸起家的惠发而言,市场反响如何还有待观察。

除了无糖山楂果茶,预制菜洞察发现,惠发此前还推出了功能型的肽系列产品,试图抓住健康饮食风口。

据了解,惠发旗下子公司山东诺贝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特殊膳食复合型小分子肽系列固体饮料产品。惠发官网显示,肽系列为其七大产品系列矩阵之一,包括海参肽、牛骨肽、双参肽等多款产品。

如何用业绩证明自己还没有老,这是惠发接下来要回答的一道难题。这家2005年就成立、曾与安井食品(603345.SH)并称“南安井北惠发”的老牌速冻企业,如今已被安井甩在身后。

眼下,预制菜已成长为安井的第一大业务,惠发的预制菜业务能否帮助自身缓解盈利难题,预制菜洞察将持续关注。

作者:红餐网梁盼

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餐饮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秦立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榜

龙大美食:预制菜占比提升 规模持续扩大

admin阅读(104)

K图 002726_0

8月30日晚,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7.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6.24亿元。公司表示,由于短期内,传统业务占比较大,2023年上半年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及生物资产处置损失,加之资产减值的影响,导致上半年亏损。但值得注意的是,龙大美食预制菜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继续提升,规模持续扩大,预制菜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9.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4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4.30%,增长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年初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提出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龙大美食迎“风”而上,围绕“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两翼支撑,全力以赴发展预制菜。

夯实大单品,预制菜业务持续增长

龙大美食预制菜业务的持续增长,与屠宰和养殖业务的支撑作用密不可分。公司的养殖业务已基本实现全国化布局,将成为预制菜业务全国化拓展的有力支撑。此外,公司的屠宰业务持续推进工艺创新,强化精细化加工及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公司盈利状况的同时,有助于巩固大客户粘性,沉淀产品研发势能,为公司打造明星大单品蓄力。

在研发上龙大美食打造了“三位一体”的研发格局,建立了山东、上海、成都三大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以市场和协会及高校合作资源形成的名厨双轮驱动,持续加大在产品设计、口味创新、质量控制、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上的投入,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和不同品类预制菜的研发。

上半年研发上市包含肥肠鸡、酱爆肥肠、香辣小郡肝、龙大鲜食记肉肠等预制菜新品,积极应用市场思维打造肥肠系列、酥肉系列、培根系列、烤肠系列、丸子系列等亿元级、千万元级的大单品,以大单品策略快速服务市场。

强化渠道能力,在蓝海市场持续“狂飙”

渠道的多元化是推动龙大美食预制菜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以“B端为主,C端为辅”的渠道策略驱动下,明确了以大客户渠道为基础,重点拓展中小客户经销渠道网络,开发加盟商为补充的渠道运营模式,推动全国化渠道多维度布局。

公司已经与超过1000家知名企业客户达成合作,为超过200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在中小B渠道,持续培育核心经销商,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标准化产品,通过开发大客户累积的工艺配方优势,以强大的产品力赋能,进一步拓展中小客户规模。目前,已经为中小客户提供500余种产品,另有近100种产品进行储备。网销能力方面,公司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的创新模式,围绕、抖音等平台推动预制菜持续放量。

此外,龙大美食持续打造预制菜领域专业经销商渠道。截至目前,公司已开拓预制菜专业经销商近1000家,为预制菜业务的快速发展筑基。

下半年,龙大美食将继续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坚持“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打造预制菜“领航型”龙头企业,通过业务开拓、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能力的综合提升,推动预制菜蓝海市场大跨步、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时报网)

山东荣成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admin阅读(112)

原标题:山东荣成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为客商介绍海洋预制菜产品 王君 摄

石岛冷链物流园鸟瞰图 卞红波 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抢抓预制菜市场风口,用产业链思维打通海洋食品一二三次产业,叫响荣成海洋预制菜“鲜”字品牌,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荣成市预制菜企业达到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87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35个,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今年4月,荣成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洋预制菜之乡”称号。

荣成鲜 源于海之蓝

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线,三面环海,海岸线近500公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造就了荣成良好的产业基础。荣成市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耕海牧渔,大力发展近海养殖、名优种业、远洋捕捞等产业,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全市发展海水养殖面积58万亩、专业远洋渔船307艘,海带、鱿鱼、海参、鲍鱼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获评“中国海带之都”“中国鱿鱼之乡”。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173万吨,连续41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

依托丰富的原料资源,荣成市积极推动海洋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拓展,将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业作为荣成市“七条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年均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0多个,培植起好当家、泰祥、赤山集团等骨干企业。2022年初,荣成市率先出台《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鼓励企业项目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争创区域品牌等10条措施,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展新合作,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发展先机,全方位提升荣成海洋预制菜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全市已拥有即食、即配、即热、即烹等产品1000多种,年加工量超200万吨,预计2至3年内海洋预制菜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00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70家。

荣成鲜 重在质之优

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荣成市始终本着“食品安全不是最高标准而是底线”的宗旨,把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冷冻调理食品等多个领域行业标准制定,推动3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等一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构建起“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绿色、有机、安全、健康、营养”已成为荣成海洋预制菜的代名词。

围绕让好产品走向大市场,荣成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国际和国内市场,持续打通口岸运输、仓储集散、冷链物流等现代化物流体系。目前,全市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十个一类开放作业港区,是全国开放港口最多、开放岸线最长、开放密度最大的县级市,获批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口岸资质,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冷链企业425家、总库容近300万吨,2022年获批建设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海洋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活力迸发的对外开放格局为荣成海洋预制菜产品走上餐桌、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便捷通道、提供了坚实支撑。

荣成鲜 融入城之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气、人才和人心,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必然是一座近悦远来的城市。荣成市坚持以“城市合伙人”的理念,面向荣成本土企业、外地来荣客商、荣成在外能人等群体,全面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荣聚英才21条等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政企“下午茶”畅聊、“金点子”献策、院士专家荣成行、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让各类人才生产上有帮助、生活上有关怀、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不断提升“荣归故里·成就未来”营商环境美誉度,荣成市获评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良好的城市人文和发展环境,有力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凝聚了高质量发展合力。看创新,成功创建海洋功能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冷冻调理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0多家科创平台,荣成市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看人才,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需求,面向高校院所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形成水产品自动采收和加工等100多个产学研合作成果;看载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领导”模式,组建海洋预制菜产业联盟,建设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直播体验、质量检测等全链条、全业态、全要素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已吸引市内市外近百家企业入驻,展销海洋预制菜产品400多种,全面叫响“荣成海洋预制菜”品牌。

向东向海向荣成,创新创业创未来。踏上新征程,荣成市将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把海洋预制菜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让“一桌最海鲜”香飘万家、出圈出海,让“一城仁爱风”近悦远来、群策群力,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以实际行动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荣成实践。

(作者系威海市政府副市长、荣成市委书记)(□徐明)

聊城竞逐预制菜新赛道

admin阅读(98)

原标题:聊城竞逐预制菜新赛道

来源:聊城日报

原标题:聊城竞逐预制菜新赛道

来源:聊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通讯员 苗鑫) “将八大碗加工成预制菜,这种新颖的销售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量增加了,订单也较以往增加了一成。特别是国家发布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我们企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8月24日,山东博圣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光立说。

山东博圣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牛羊屠宰分割、牛羊肉卷、牛排及其他速冻食品加工、批发、零售的小微企业。多年来,该企业用工业化思维推动牛羊肉规模化生产,创新推出“穆湘斋”“顺和荣”品牌的八大碗、牛羊肉卷、即食牛肉等150多种小包装预制菜产品,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喜爱。

“预制菜产业要想取得突破,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近几年,我们处于转型期,生产加工区不断升级改造,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不过优惠政策带来的红利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税务人员也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送上专属的政策‘礼包’,帮助我们解决各类涉税难题。”马光立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企业享受到了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六税两费”减免等多种优惠共84.26万元,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富民兴农,坚定不移建设农业强市”。在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的当前,聊城市也正在积极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抢抓预制菜万亿产业新赛道,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农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0亿元。我市在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中提到,聊城市将充分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预制菜优质原料生产供应基地,推动预制菜产业向链条前端延伸。支持预制菜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订单基地等方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稳定原料供应,实施集采集供,切实提升品质水平。

记者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部了解到,8月3日,聊城市福德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全市首张“预制菜加工”“预制菜销售”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

近两年,预制菜慢慢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各大电商、生鲜超市预制菜销量成倍增长。全市首张增加“预制菜加工”“预制菜销售”经营范围营业执照的发放,标志着全市预制菜生产、销售企业正式“持证上岗”。

作为农业大县,莘县正全力打造预制菜北方生产基地,让“莘县味道”飘香四方。

如今,莘县的预制菜产业涵盖了“畜菜粮水”四大品类,全县现有广义预制菜企业83家,年产值106亿元。莘县通过制定《关于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了客商投资全程服务体系,可提供最佳的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环境,实现预制菜标准化生产和预制菜装备制造双轮驱动。

“我们要抢抓预制菜风口期,锚定打造中国预制菜生产供应基地、商贸物流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创意研发基地四大目标,提前布局,超前谋划,精准招商,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力争5年时间将莘县打造成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第一县,产值突破1000亿元。”莘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高剑宇表示。

预制菜官方网站,认准yuzhicai.org

全国预制菜行业互联网平台领头羊,商机抢先一步。寻找预制菜行业的供应商、买卖交易、仓库运输、查询行业资讯等,就来预制菜(yuzhicai.org)!

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