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预制菜再次成为消费热点话题。一些外出就餐的市民发现,有餐厅已将“现炒”当成卖点宣传。经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我们找出核心的四个问题,希望能揭开预制菜的真实面目。(10月10日《北京晚报》)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伴随着各路资本的进入,生产预制菜的企业越来越多,而相应地使用预制菜的餐饮商家也越来越多。在预制菜一片红火的当下,消费者端的反应,却相对冷淡得多。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相比于饭店酒楼的厨师现场烹制的菜肴,预制菜新鲜度、口感上可能没有那么好;另一方面,为了预防腐败、延长保质期等方面的需要,多数预制菜都会使用各种添加剂,而多数消费者对添加剂并不感冒,甚至有些“谈添色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一些餐厅公然打出“现炒菜”,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在客观上和预制菜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关系,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还可以倒逼预制菜企业进行技术、生产上的革新,让预制菜逐渐摆脱现在留给消费者的不良印象,在改善新鲜度、口感、风味的同时,也尽量减少对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市场。
现在的预制菜行业,确实给人以比较混乱的感觉。即使是同一种预制菜菜品,所使用的生产执行标准也不一样。以家常菜宫保鸡丁为例,在一家商超货架上,产品标准号为SB/T 10648;在另一家超市推销的预制菜包装上,执行标准为QB/T 5471;而在某买菜平台上,一品牌宫保鸡丁的产品标准号又为SB/T 10379。经过查询得知,“SB/T 10648”为冷藏调制食品行业标准,“QB/T 5471”为方便菜肴行业标准,而“SB/T 10379”为速冻调制食品行业标准。也就是说,一份宫保鸡丁,有三份“面孔”。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完全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也看不懂其中的区别优劣。
事实上,行业标准只是当前预制菜领域采用的标准之一。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各地预制菜标准数量约120项,包括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尚缺乏国家标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整个预制菜行业,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战,各立标准,彼此孤立的状态,这显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餐厅明明使用了预制菜,但是却不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无从选择,这等于是变相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由此不难发现,在公众还没有完全从心里接受预制菜,同时预制菜行业也缺乏相应国家标准的当下,一些餐厅以“现炒菜”作为卖点,确实是一件好事,也把压力给到了预制菜企业乃至说整个行业这边。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围绕预制菜出台相关的标准,同时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引导和督促餐饮企业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责任编辑:武晓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