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初,江西赣州的几则“预制菜进校园导致健康问题”的新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在互联网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担忧,讲述自己的经历,“预制菜”这三个字一时间甚嚣尘上。在舆论排山倒海的冲刷之下,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预制菜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它?
有关预制菜的概念,尽管在艾媒咨询调研中发放的1500份问卷中,有将近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预制菜“比较了解”,但是从对“预制菜”相关新闻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大家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普遍是模糊的,仅认为“预制菜”中包含的“即烹食品”才是所谓的“预制菜”。但事实上,根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白皮书》中的定义,“预制菜”包含的食品类型不止有“即烹食品”,其他诸如“即热食品”(例如自热火锅等)、“即食食品”(例如方便面、八宝粥等),甚至是仅仅经过清洗和初加工的“即配食品”(即“净菜”)也是预制菜的范畴。
在厘清预制菜的概念之后,有关对待预制菜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就大可不必将其过度妖魔化,且听我在下文细细道来。
首先,我国预制菜产业的爆发还要追溯到疫情期间居家餐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从那之后,预制菜由于方便、快捷的缘故,在此后的几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多家咨询公司和产业研究院均认为这是可以成长为万亿市场的一个经济增长点。而且,就在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同时,预制菜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物流产业与冷链运输技术的成长。很显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预制菜产业必将会成为近年比较重要的新兴经济增长点之一,它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几乎毋庸置疑。
其次,如果我们从店家的角度来看,预制菜无疑是标准化餐饮和降本增效所绕不开的一条必经之路。目前餐饮市场的情况不容乐观,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35.1万家餐饮企业注销或吊销,哪怕强如海底捞这类影响力巨大的餐饮连锁巨头,也时有关店新闻出现,标准化和降本增效是维持餐饮市场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当我们站到消费者的角度,不难想象,面对步履匆匆、节奏日渐变快的现代社会,在一天的劳累结束,能够在小吃店中点上一份快速出餐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无疑是既能抚慰劳累的肉体,也能抚慰现代人疲惫的心灵的美事。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如今不仅能在抖音上时常刷到“做饭糊弄学”的视频,而且根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有关预制菜的消费中,80%来自于一、二线城市,年龄在21-35岁之间的占比超过43%,而他们选择预制菜的原因也基本是“方便快捷”和“好吃”。
看到这里,有的观众可能还会问——预制菜确实方便快捷,标准化也可能确实比小作坊做的口味要统一和美味一些,但他们真的能保证营养与健康吗?为什么还是时常会有“吃了预制菜健康就出问题”的新闻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预制菜与普通菜肴最大的区别就是预制菜已经由厂家帮我们加工至半成品,而普通菜肴需要我们从头加工而已。如果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外出就餐时是远远比一些小作坊来的安全和健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预制菜的负面新闻还频频爆出呢?这就需要我们明白,预制菜终归比不得干净原料现炒现做的菜肴,而且现阶段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仍旧处于成长期,野蛮生长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一些滥用防腐剂和添加剂的行业乱象。在这方面,国家、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组织也在尽力规范产业,截至2023年2月,全国各地已经有20余项规范标准与文件发布。同时,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应当在心中绷紧一根弦,一旦我们吃到了有问题的预制菜,应当勇敢站出来将问题曝光,帮助预制菜产业“拨乱反正”,向着利好消费者的方向健康发展。
批判看待完“预制菜”以后,笔者还想在最后说,不管是追求速度和标准的“预制菜”,还是寄予食物以情感的精致“私厨”,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与对应的受众,都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不断精细化之后的产物,就如同曾经集合在家庭中的教育、裁缝等部分一样,下厨做饭也可以通过工业化从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我们不该过分地“踩一捧一”。
但中国人又是浪漫的,我们常讲“民以食为天”,常讲“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对于食物的执念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们的饮食里是有文化的,是有情感的。那些萦绕舌尖让我们忘不掉的,可能不是什么珍馐玉食,可能就是妈妈的饭菜,就是那一口家乡的味道,而这又恰恰是工业化的“预制菜”所没有的。
所以,笔者还是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工业化的“预制菜”能不带任何顾虑地去最大限度地填饱奔波不停的现代人的胃,而当我们驻足歇息的时候,还能在深巷里弄里找到那一份饱含情感的“童年的味道”,让美食温暖味蕾,直抵内心,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传统”与“技术”相结合,才是中国人心目中憧憬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年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