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朗读: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彭琰 记者 肖宇轩
近日,预制菜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什么是预制菜?舆论如何看待预制菜?深圳有关方面对预制菜有何规定?记者21日梳理了有关情况。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能做到即烹、即热、即食,省去了买、洗、切等繁琐工序,让消费者在点菜之后很快就能享受到美食。来自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的数据,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
中国市场监管报8月一篇文章认为,预制菜受追捧,但其口味、新鲜程度、营养价值等等,与新鲜食材还有一定差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预制菜行业生产标准,督促餐饮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责任,标注哪盘是现炒菜,哪盘是预制菜,别让消费者用现炒菜的钱,买了预制菜的单。文章指出,预制菜的赛道很长,促进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提升营养价值、丰富菜品口味、明晰产品标识、督促餐饮店落实告知责任等。只有让消费者更加清楚明白地放心消费,才有可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推动预制菜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