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江西某学校给学生们吃的饭菜都是预制菜,学生们用餐后每份饭菜都剩下很多。该事件迅速引发热议。
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了“抵制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岂能进学校食堂”等话题标签。
“预制菜进校园”风波仍在持续,家长的恐慌情绪也不断蔓延。不少家长晒出了自己孩子在学校吃饭的餐盒图片,询问网友是否为预制菜;甚至有家长表示,必要情况会让孩子转学来避免食用预制菜。
为什么会谈预制菜就色变?预制菜,真的大规模进入校园了吗?
当我们反对预制菜时,到底在担忧什么?
在“科技与狠活”的市场教育之下,添加剂恐怕是消费者对预制菜最大的担忧。
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以冻品为主,保质期通常不少于12个月。为了提升口感、延长保质期,生产过程中会采用一些保鲜工艺或是使用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在此次“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发酵前,关于预制菜产品配料表的质疑声一直不断。“预制菜的制作过程或许是干净的,但是原材料和添加剂就不好说了”“你吃的饭可能是一年前就做好的,这样你还想吃吗”……
预制菜的包装、加热等环节同样引发异议。
不少消费者担心高温加热之下,预制菜的外包装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危害健康的物质。多位消费者质疑“预制菜加热的时候,能不能把菜放到碗里再加热,直接用塑料包加热会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放到塑胶盒子焖上几个小时,真的健康吗”……
根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某小学内采用中央厨房供餐服务,却被众多学生家长质疑是预制菜,并有家长投诉该学校饭菜的包装盒为塑料,存在回收使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