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能否进校园的话题引发关注和讨论,并登上了热搜。
日前,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当地多所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不仅出现送餐不及时、饭菜不合口味等问题,更有家长担心其配送的是预制菜。对此,当地教育局已派工作组调查相关情况。
9月9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对话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酒业学院)院长、河南省预制菜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建,围绕预制菜进校园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进行探讨。
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预制菜都有哪些种类?
邹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餐饮食品标准化的问题,通过标准化加工可以实现餐饮食品的高品质化、高标准化、高营养化和高安全化,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一些消费人群的刚需。
对于预制菜,其分类本身包含三个层次:预制食材、预制半成品菜和预制成品菜,消费者容易将预制成品菜等同于预制菜,但预制菜同时还包含预制食材、预制半成品菜。
目前市场上预制成品菜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受限于现代加工技术瓶颈,容易产生营养流失、复热后品质下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生产企业会按照法规(GB2760)添加一些添加剂(香精、防腐剂等)。
预制半成品菜,往往采取AB包的形式出品,比如酸菜鱼、烤鱼、猪肚鸡等,食品工厂端通过集中采购品质高、质量优的农产品原料(鱼、猪肚等),通过检验分析、标准化预处理和预加工等制作成食材包(A包),再通过调味、制酱等制作成B包,采用极速冻结技术等,实现产品的生产。消费者购买后,需要按照使用流程进行加工,这样的预制菜,品质较好、营养保留度高、口感还原度高等。
预制食材,比如我们购买的调理牛排、腌制的鸡块、鸡米花、烤肠、馅饼等,购买后需要进一步加工、调味才能食用,消费者根据需求和售卖价格采购纯肉的烤肠、黑猪肉烤肠还是一般品质的烤肠,至于是炒、煎、炸等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口味偏好烹饪,这类预制食材由于节省了消费者大量的原材料处理过程,又不失个人的烹饪习惯,消费者对这类预制菜使用已经成为习惯。
问题:这三种形式的预制菜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邹建:三种预制菜形式,目前都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应该是高营养化、清洁标签化(尽可能少的添加剂)、短保质期化。
同时,如果是正规食品工厂加工而成,从原材料检测、过程的品质控制、出厂的检验分析等,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去生产,其食品安全程度大大提高,优于很多外卖店和路边小吃店,这一点是得到共识的。
未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在较高食品安全水平下,进一步提高营养、减少添加、优化冷链实现短保等。比如目前河南省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就提出了加大原材料基地建设,让预制菜企业更接近原材料基地或自建原材料基地,使用更新鲜的原材料加工预制菜,生产出品质更高的预制菜产品,实现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
问题: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争议?有哪些建议?
邹建:预制菜进校园首先违背了家长们的知情权和可选择权,其次进校园的预制菜大概率使用的是预制成品菜,这种预制菜还存在很多营养流失等问题,需要学校集中采购品质更高、营养更好的预制成品菜,需要更权威的机构和专家把关才可以。
当面对中小学生时尤其是要慎重,要选择更好的预制菜,如果暂时做不到,可以选择预制菜半成品菜和预制菜食材,在学校后厨进行加工。如果有些学校没有后厨,建议还是选择中央厨房的“热链”盒饭,在规定时间、温度和配送半径下配送到学校。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