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日讯(记者 韩肖)今年上半年,随着客流恢复以及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餐饮市场迎来强势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
综合多家食品企业发布2023年年中财报来看,餐饮行业复苏带来B端需求不断提升,正成为影响相关企业预制菜业务后续市场布局的重要因素。
财报显示,千味央厨今年上半年营收约为8.51亿元,同比增长31.14%。其中预制菜方面销售收入3338万元,同比增加180.40%。
千味央厨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 B 端客户做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具体将分为两个渠道进行建设,其一为经销商渠道,专门为乡村宴席等场景打造的预制菜肴类。其二为围绕核心大客户需求做定制化和个性化开发。
同样受益餐饮渠道的还有国联水产。报告期内国联水产实现预制菜营业收入 6.71 亿元,同比增长 19.52%。尽管总体业绩出现亏损,但国联水产依旧强调了餐饮渠道充分发挥了公司行业领先的水产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在与头部餐饮企业合作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关于餐饮渠道对预制菜市场的影响,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认为,预制菜可以帮助餐饮商户优化食材配置、减少原材料损耗、人工成本等多项成本,进而实现降本增效。
看好未来预制菜在餐饮渠道前景的还有安井食品。其在财报中指出,随着餐饮企业降本增效和消费者对便捷食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市场对于预制菜肴的接受度不断提升。预制菜肴行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产品形态也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是预制菜的使用大户,另一方面,餐饮企业发展预制菜也有着专业优势。
餐饮老字号同庆楼在财报中提到,顾客对连锁大酒楼品牌有着较高的品牌认知和信任。连锁酒楼在菜品口味上有着很强的研发和把控能力,产品在味道上能更胜一筹。对比其他工业制造企业,餐饮企业投资进入预制食品领域,具有极大的市场优势。
同庆楼方面认为,中国预制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预制菜行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未来随着冷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鲜、健康的预制食品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陈洪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目前预制菜是个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不少生产加工预制菜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场上的预制菜质量参差不齐,这也使得一些餐饮商家产品口味的稳定性不足。另外,同质化明显也是预制菜市场的一大痛点,口味复原度也有提升空间。
肉类加工企业得利斯在报告中强调,预计未来几年,预制菜市场将经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竞争到规范经营,从“群雄并起”到向头部企业集中,从服务 B 端客户到纳入终端零售市场的过程。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目前B端的预制菜销售仍以“走量”为主,更高的利润仍需要C端市场加持。但消费者在外出就餐环境下,不能明确了解所食用的菜品是否为预制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抵触心态,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对此进行明确。